• 电话咨询

  • 15524880899
  • 18698650717
通知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校园资讯-通知公告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2017年度办学质量年度报告
 编辑:李俊鹏 发布时间:2018-01-06 17:06:32 阅读数:14401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于1992年。从2001年开始,学校探索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办民办的优势,学校成为法人主体。在办学方向、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校管理、人员聘用、收入分配和学校发展等方面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奠定了现代职业学校的基础。坚持不求学校规模最大,但求学生受益最佳的原则。根据大连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确立学校发展规模。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全国学雷锋楷模学校、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全国创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学校、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辽宁省先进团委、大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大连市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示范学校、大连市平安校园、大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大连市普职融合特色项目学校、大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大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现有在校生近两千人。先选企业、后建专业,形成科学的育人模式。学校现有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建筑装饰、通信运营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商务日语等七个专业,各专业均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设,并实行了订单培养。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图文信息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等三个专业。学校于2002年合署成立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实行了普职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原则,突出办学特色。按照学生的成长愿望和自身能力,因人施教,使每名综合学子在学校三年学习期间,都掌握1-2门技能,并获得社会认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占地面积共47601平方米,资产总计8317.95万元。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绿化到位,辅助设施配置齐全,充分满足广大师生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生活住宿和体育锻炼的需求,学生活动、人行步道和校园车行道完全分开,确保校园安全。

(二)学生情况

2017年学校共招收550名学生,在校生1577人,2017届毕业生772人。

2017年,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数控车工、电工、办公自动化、PS、CAD等资格证书的培训,年度培训908人,其中第二产业类培训136人,第三产业类培训772人。CAD培训117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8424学时;维修电工培训20人,每人培训144学时,合计2880学时;PS中级培训277人,PS高级培训2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20088学时;办公自动化培训377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27144学时;数控车工中级上岗证考试培训115人,每人培训144学时,合计16560学时。总培训学时达75096学时,培训达 6258人次。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73人,生师比为121,双师型教师55人,占教师总数75.3%,兼职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11%。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7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96.6%,高级职称12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20.3%

(四)设施设备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总值1699.87万元,建设有88个校内实训室,设实训工位数1864个。生均建筑面积21.92平方米,生均设备值1.07万元,生均实训工位0.62个。

2017年在原有馆藏图书的基础上采购图书1008册价值2万6千余元。现我校生均纸质图书58.3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齐开足德育课,国学常识课、历史课等;学校二十年如一日的军事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83.75%,其中语文为85.33%、数学为79%、英语73%及德育97.67%;有序开展技能训练,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中级资格证考核合格率99%以上。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坚持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7.8%,注重学业水平监控,学生毕业率达100%,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查为90.09%

 

(二)在校体验

学校注重教学改革,作为大连市公共基础课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在公共基础课改革中采用多种方式,如校本教材、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式课堂组织形式、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教学服务等等。在专业教学中,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各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学校每学期期末组织全体学生对在校学习满意度进行调研,同时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教材等进行评价。学生对理论学习满意度达到99%,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达到99.2%

学生对自实习企业及在企业实习岗位内容能达到满意,利用在校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快速融入企业环境同时,实习学生各方面表现得到企业好评。特别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实习实训都是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开展进行,实训设备技术参数均由合作企业及兄弟院校参与,尤其是录播教室、动作捕捉实训室和5D影院均采用了我国目前最先进的配置,并配备了3D打印机,满足师生建模实训课程的需求与真实体验,保证学生实习实训设备开出率,学生实习实训满意度100%。在此基础上,计算机应用专业师生共同完成3549FLASH互动字和19056宗扫描档案整理的生产性实训任务,参与师生97人,很好的完成企业生产项目,为企业创造收益5万余元。

2017年开设学生社团48个。学校为每个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提供了活动时间与场地。学生在校三年,根据个人爱好特长,每学期可申报参加1-2门的社团活动,学生对自己选择参与的社团活动满意度100%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明确,严格落实工作措施,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大连市交通安全先进学校、大连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大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大连市平安校园、大连市食品卫生管理A级单位、大连市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师生校园安全满意度100%

(三)资助情况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84)、《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110)的文件。根据以上文件规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免学费对象为全体中职学生,每生每年2880元。取得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

享受国家免学费情况。中专2015级学生人数为307人,2016级为275人,2017级为308人,共计890人,金额总计256.32万元。

享受国家助学金情况。中专2016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为42人,2017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为17人,共计59人。金额总计11.8万元。

为了确保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能够执行国家规定不走样,学校规定了严格的发放程序,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由学生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财务监督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会议,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制定学校相关的制度及工作流程。

(四)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为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后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爱丽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大连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大连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大连海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爱丁数码产品有限公司、上海皮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乐嘉世纪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大连长江广场有限公司日航饭店、大连东易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申士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256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20173月学校与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智能技术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智能产品体验活动;并成立智能技术创客工作室,建设互联网+智能技术营销业务平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机电技术创新人才;组建了智能讲坛,面向师生开展智能生活、智能服务等培训讲座;校企共同开发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并共同编写创客教育课程教材。选聘国家863计划科学家,国际级专家及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担任创客导师,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在学生步入职场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便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实现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16日,学校举行2017届毕业生专场人才招聘洽谈会。共有57家大中型企业提供1000余个工作岗位,学校参加顶岗实习的316名学生参加了现场招聘洽谈会。整个招聘洽谈程序是学生通过学校网站的单位招聘信息进行意向报名,各专业在择优的原则下进行推荐,经过企业现场面试双方达成用工意向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到企业上岗实习。当天学生与企业签约率高达98%,参加本次招聘洽谈会的企业还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坚持以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为原则,与省内外近300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使学校办学长期保持着出口旺,入口畅的良性循环。

2017年学校中专毕业生555人,就业率达98.18%,比上一年度减少1.82%;对口就业率80.18%,比上一年度增加13.18%;初始月薪不低于1700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00元。

校始终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特点开展就业指导,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始终坚持 全心全意为学生,千方百计为就业的宗旨,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得力的就业措施,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尽可能地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就业工作成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17年学校中专毕业生555人,其中三年制317人,一年制238人,参加高等学校升学考试报名155人,有5人因出国或就业未参加考试,实际参加考试150人。被各类专本科录取136人,录取率90.67%。其中被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理工学院、大连东软学院、辽宁科技学院、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一二本院校录取17人,本科升学率11.33%;专科统招37人,专科单独招生82人,专科升学率79.33%。学校升入高等教育的比例为24.5%

(五)职业发展

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进行学习,满足学生升学或就业的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在第五学期开设了以模拟企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性实训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学校重点推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引进以学业知识的评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为目标教学和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数据和诊断,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详细、全面的诊断和分析,找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学校每周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周考,每月学校组织月考以及期末考,利用必由学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学情分析,使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实效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邀请优秀创业或在工作岗位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到校进行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就业,了解首次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各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能很快的融入到工作环境中,虚心向老员工学习,有些同学很快得到企业的认可,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做一些管理工作。

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形成机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供顶岗式实习岗位,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协调安置学生就业。

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与原来30多家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本年度重点与3D打印企业合作,加强与动漫游戏企业合作,先后有120名学生到企业实训、参观;参加企业举办的3D打印比赛,有8名学生获奖,在全市名列前茅。今年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指导,有130人参加企业多次培训,培训人次上千次。尤其是3D打印的培训,企业用心,学生喜欢,制作了许多创新作品,概念飞机、激光枪、创新动漫游戏人物等,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普新区工会、东北亚(大连)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3D工业设计创新比赛中,我校2名学生分别获得第二、三名,各级奖励资金每人5000元。学校已联系13家企业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予以接纳,有动漫企业、游戏企业、3D打印企业、网络企业、软件企业等。

学校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中德合心教育大连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汽车天窗曲线测量技术、工业机器人本体技术和曲率测量台单片机控制技术。新技术研发后,改变了人工测量汽车天窗曲线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汽车天窗测量的精确度和生产效率。在机电技术专业教学中,将智能传感与控制、单片机、PLC、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在一个案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参加研发的教师在研发工作结束后,立即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自动化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门校本课程,编撰了4门课程的校本教材。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等建设重点,结合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本年度保持个专业(计算机应用、商务日语、旅游服务与管理、通信运营服务、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建筑装饰)。其中计算机应用、通信运营服务、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商务日语两个专业是辽宁省重点专业。2017年,机电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申请报评大连市示范专业。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大连市教育局等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并执行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执行中职“2.5+0.5”学年制的规范要求。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通过调研,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正。2017年,共计对七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正,主要表现在结合国家颁发的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大连市教育局颁发的相关文件以及要求,对公共基础课的课时进行了调整,按上级要求开足开齐各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专业课中,调整部分与新技术、新科技对应的课程,突出学徒试点课、创新创业课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3D打印课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模拟飞行器课程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切实在各方面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稳步推进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作为大连市公共基础课改革的试点学校,学校对文化基础课全学科进行了改革,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语)、德育、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历史、国学常识等,开发了《美术鉴赏》、《机电专业英语小词典》等12门,共计13本公共基础课校本教材。学校全面推进《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落实到学科实际教学中。在各方面对公共基础课进行有效改革。学校是大连市中专系统内最先开设历史课程的学校之一。2017年,大连市教育局征集公共基础课改革成果的工作中,学校共计整理8大条110项成果上交至教育局。

在公共基础课改革中,根据公共基础课学科特点,通过研究公共基础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教研活动、实际教学、学生情况等等,对公共基础课的核心素养进行积极探索以及归纳,体现不同的学科特点,并落实到学科实际教学中。将学科核心素养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导学案中,通过课程授课将学科素养进行落实;通过作业、周考、月考、学科学习总结等各种方式对学科素养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通过作品、比赛等将学科素养进行成果展示。优化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结构。与专业学习相配合,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公共基础课的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的不同,参加不同专业的教研,从中总结与本专业相关的够用的公共基础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专业相结合,进行学科教学,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特点。在语文学科中,对全体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则加强说明文的教学,使其能够读懂机器说明书等;在国学常识中,对全体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同时,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则更突出以礼待人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培养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不是枯燥无用的。如在数学学科,结合学校的校本教材,利用数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银行利息、贷款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理财有一定的了解;而在英语学科,利用英语的基本问路知识,对学生进行不同地方的训练,如在大海星海广场,中山广场,森林动物园等,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让学生在其生活的环境中感受;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加强与计算机相关的英语词汇的使用,让学生在解决一般的计算机故障时能够看明白故障所在,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让其知道英语学习在其专业的中的重要性。分层设计多样化学习内容,兼顾不同基础和不同愿望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英语课训练口语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其读句子,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其表演对话或情景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对有升学愿望的同学,在语文、英语、数学学科讲授与升学有关的内容,加强训练与应对考试的需要。将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改进课程内容,引用来自职业岗位的案例,行业实际的事例,让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美术学科中,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加强色彩教学以及建筑作品的鉴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其视野,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则加强透视图的鉴赏和机械设备的鉴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在体育学科,加入职业操和按摩等内容,一方面是加强自身体质与健康,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定的服务他人的技术和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推广导学案以及式教学组织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坚持做中学,做中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英语学科,推广情境教学;在心理健康学科,推广项目教学以及参与式教学;在音乐和美术学科,推广参与式教学。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则用项目教学以及任务教学。在生产性实训课程中,根据专业的特点,有的实行模拟项目操作,如机电专业的生产线调试项目、建筑专业的酒店装修设计等。有的是实行半真实半模拟项目,如建筑专业的学校音乐教室改造,机械专业企业零部件生产与制造等。有的是将企业真实的项目拿到校园,学生直接对接企业项目,如计算应用机专业的字模项目,商务日语专业的对日业务,旅游专业接待到校参加各种会议的人员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全员参与到教与学之中,也能在学校就能参与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并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学习,确实促进教与学。

采用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在全面推广式教学组织方式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组,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也按照分层次的形式,不同的小组分给不同的学习任务,展示不同的内容,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学校采取周考、月考等过程性评价方式,结合期末考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学科的评价。在考试形式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掬泥于原有的以笔试为主,如英语考试,除有理论考试外,还适当增加口语考试内容。评价的内容上也有根据学科有所改变,采用学习纪实、成果作品、综合评语等,如职业生涯规划学科,让学生通过书写创业规划等进行评价,语文学科,采用征文、演讲稿等方式进行评价,美术学科采用各种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专业课程类,以学生实际完成一个零部件,成功设计一个程序,或圆满完成一个接待任务等来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评价,如教师、社会等,通过这些方式的使用,促进教学的在良性发展。学校在评价模式中,采用了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通过社会参与的评价,利用大数据指导教学,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来诊断教与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并对未达成的原因进行认知和知识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实时进行调整改善,使教与学得到持续的改进。由此得到的评价结果对于教师建立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必由学系统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对基于数据产生的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完成学情分析,采取有效的分层次教学手段等,全面促进教学。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已建设《通信运营服务应用实务》、《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FLSAH动画制作任务教程》等14门精品课程,《自动化控制技术》、《语言交流技巧与应用》、《3DMax动画制作》等20门核心课程和开发了《经济酒店一本通》、《钳工工艺》等33门(含公共基础课)校本教材。其中《FLSAH动画制作任务教程》、《女子防身术》获得大连市校本课程以及校本教材奖。《FLSAH动画制作任务教程》、《工业机器人技术》报评2017年度大连市精品课程。学校在课程建设上,结合上级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企合作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或调整原有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3D技术》,外延至3D打印。机电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精品课程,学校以理论基础为主,企业以实践操作为主。而在公共基础课方面,正在研究编写《历史》《国学常识》等通识类的校本教材。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来建设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每个专业将本专业的课程以技术的形式进行分解与归纳,根据专业的不同,在校期间要求学生掌握47项技术,每项技术下对应要掌握该门技术应学习的学科。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突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通信运营服务专业采用分段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专业采用企业生产项目与教学实训项目一体化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技术专业,根据工业4.0的发展趋势和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制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本年度被评为大连市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承担了全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任务,是省内唯一一个承担省级培训的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教学改革中,作为教方式的改革,要求在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授课。部分专业课程采取仿真模拟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仿真工作情境,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感性认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化大赛以及微课比赛等等,如数学课程,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心理健康课程、英语课程,获得大连市教育局中职信息化大赛二等奖;语文课程,获得辽宁省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一等奖,大连市教育局中小学微课视频大赛二等奖。

教学资源建设。学校组织专业管理以及任课教师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编写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按照国家级示范校的制定标准来进行编写,至2017年全校共计有60余门课程标准,按照专业进行汇总,并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不断增加新课程,调整原有课程。本学年教学改革中实行导学案,至2017年,共计有各专业80余门课程的导学案(含公共基础课),按照学校的要求,突出学科特点,从而起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我校建立了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科学统一配备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学校现拥有网络课程25门。2016年至今与学科网合作租用基础学科教学资源,资源类型包括试题、课件、教学视频、微课、教学素材等。我校运用信息化手段课程比例为98.5%,教学资源总量达到3.7TB2016年起我校引进了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两年来实行了全部学科的周考、月考制度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剖析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成绩。另外在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我校每年与超星数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购入电子图书资源由原有15000册增长至33000册,丰富了广大师生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图书资源质量。

学校在教材选购上,严格按照大连市教育局的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完全按照大连市教育局要求的版本在指定书店进行选购。专业课的教材虽然没有指定的版本,但按照上级要求从其下发的《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规定的国家规范的教材目录中选取。在选用教材时,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中的教材选用制度和流程严格把关,切实选择出适合上级要求、教学改革以及学生需求的教材。

(三)教师培养培训

2017年共有324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其中参加市级以上培训36人次。学校邀请解放军215医院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对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邀请原教育学院副院长对全校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培训;邀请企业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创客教育培训;聘请市教科所专家每月到校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能力提升的培训;各专业每月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一次理论培训或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学校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现有7名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选派教师参加中美高级精神分析培训,并获得中、美双方认可的培训结业证书;选派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促进信息化教学大赛作品设计理念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去中心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方面设置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考务管理、专业管理等各管理工作项目,在教学以及专业管理上对校长直接负责。学校制定了《教学标准管理》、《评价管理》、《专业设置》等二十余项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起到规范指导教学管理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不定期检查外,在期中和期末均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周对周考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月考等工作进行检查。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教学监管规范,针对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公布,并研究解决的方法。每周召开教师例会,总结本周教学工作,学习相关文件要求,指导教学常规工作。

2、学生管理。学校始终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定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健康安全等系列教育主题班会。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加强了学生在校时的常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值班教师,从学生起床到晚就寝,抓纪律抓学习、抓安全,抓卫生,对学生及各班级严格实行量化细化管理。

为完善家校联动管理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每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班主任每月对市内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达到了预期目标,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总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

3、财务管理。学校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执行,加强内部控制。预算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财政局相关要求,将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各项收支情况。学校各项收入按规定的范围与标准合理组织,无擅自扩大或缩小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的情况。对应上缴的收入按规定上缴,不拖欠,挪用以及截留,坐支等情况。学校各项支出按预算的范围、内容与要求进行支付,无乱支乱用;各项支出精打细算,讲求办学效益,格执行费用开支标准。按规定应进行政府采购而未履行采购程序的项目,不得支付。学校财产物资的购进、验收登记手续齐全,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损失浪费与被盗的情况;教育教学设备的保管妥善,利用律高;学校财产物资账实相符、帐物相符,不存在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等问题。

4.后勤管理。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根据工作细则要求、人员素质及技术技能等情况作综合考虑,对后勤人员作合理的工作分工,做到有岗必有人,事事有人做。明确职责范围,使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覆盖所有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以体现领导者的责任。有岗必有责。由人治到法治,逐步消除管理上的不良惯性,建立健全制度化管理模式。实行制度化管理,目的是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准则,营造健康有序稳定的管理环境,制定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财务审批制度,物品采购制度等等,严格做到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范化的程序过程,堵住了工作中的漏洞,完善了工作流程,创设了健康有序的工作机制,更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5、安全管理。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安全工作特别重视,将安全工作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负责全面安全工作,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督查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各工作项目人员按各自的工作分工承担各自工作领域的安全排查、防范工作。学校教职工都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结合学校安保工作,成立了抗洪抢险应急小分队,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新学年制定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利用每周五课间操时间,统一组织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安全教育宣讲。通过讲解、演示和培训,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传染病、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冻防寒、防火、防盗、防震、远离毒品和法制、心理健康、网络安全教育、假期安全常识等。通过教育活动强化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利用黑板报、 张贴警示标语、校园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安全常识。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安全常识,通过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每学期都要举行消防、防震疏散演习,通过防震仿真逃生演练、防火演练等一些活动传授学生一些自身防卫的知识,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积极推行开学初、放假前、节假日安全提醒,要求外地学生放假后必须尽快回家,不得在异地逗留,到家后要向班主任老师报告。

加强安全的宣传教育,密切联系家长,积极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每年向学生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学初、假期前、夏冬季)告知家长学生季节性的安全注意事项,学校开通校讯通,定时向家长发送安全注意事项,争取家长和学校的齐抓共管。周末离校放学时,由教官负责门岗学生疏散和乘车。

先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月、防灾减灾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溺水、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综合治理工作意识,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反恐防爆、抵制校园欺凌、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

食堂配置专职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严格执行原料准入制度,采购索证制度等管理规定,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和教育,把好原料采购关。入库物资由仓管人员验收并作好记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员坚持巡查制度,检查餐用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内容,有效地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学生的防溺水教育,告诫学生远离危险水域、做到六不准,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集中组织学生传授防火灭火、疏散与逃生自救常识、消防装备常识并进行紧急疏散和逃生自救实战演练。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提高了自防自救能力,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安全疏散并能处理初期火灾,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传染病预防工作扎实。经常性地对校园各个角落进行病毒虫害消杀,坚持每日晨检并汇总,及时配合防疫部门做好疫苗接种及传染病筛查和体检工作,确保学校无传染病感染事件的发生。

加强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严禁校门口摆摊、堆杂物,严禁远离校园的小商小贩向学生出售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及有危险的物品,严禁在校园周围有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的活动。

做好与缺勤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对未按时到校的学生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消除一切因教师工作疏漏而造成的学生安全隐患及事故。学生因生病中间离校必须由家长接送,并由班主任和家长签订请假条交门卫后方可离校。

教师上课前必须填写好班级日志,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联系。为有效防止校园踩踏事故发生,学校在重点时间段内(早操、就餐、课间操、放学)采取分楼层、分年级上下楼。

严禁学生将管制刀具、火种和有危险的玩具、违禁物品带进校园,每周日晚学生返校时,均要进行点验。

加强值班工作人员管理,明确岗位要求,落实岗位细则。建校25年来,校长一直住在学校,以校为家,带动了一大批教职工奉献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每天下班后,10余名教职工留在学校值班,组织学生晚自习和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保卫人员坚持24小时在校园治安巡逻,来访人员实行询问和实名登记制,杜绝了校外不法人员来校滋事。这一值班值勤制度,在应对突发事件、校园常规管理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认真落实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杜绝校园欺凌事件,校成立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相关工作项目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组织召开法制教育专题会,请法制副校长(辛寨子派出所副所长)给全校师生进行法制宣传讲座,在全校师生中掀起学法、懂法、守法的热潮。同时,通过有效排查,利用课间时间,对弱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是否受到欺凌,公示举报负责人电话等手段,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

加强警校联动,设立校园警务室。长久以来,辛寨子派出所针对校园周边存在的治安问题,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和巡逻时间,让警力随着学校的作息时间走,对学校实行定点、定位、定时巡视,增加了学生来校、放学等重点时段的出勤警力和巡逻频率。巡逻车在学生每周六放学时间段、晚自习下课后时间段必到学校门前停放,让所有学生每天晚上都能看见警灯、警车。巡逻民警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安然进入梦乡,才转入下一个正常巡逻点,为校园及周边地区形成一道护校、护学的安全网。在每周六学生放学离校时,“110”巡警车停靠在学校大门口,警官参与学生疏散,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不受非法侵害。

6、科研管理。今年学校共有3个省级课题结题;1个省级课题申请成绩正在研究;20个校级课题立项正在研究。学校与全国教育核心刊物合作,参加该刊物举办的全国大型论坛,校长承担常务理事,并发表论文。全校教师发表省级以上论文 14篇,获奖论文 8 篇。学校印制教师论文集作为教科研成果进行经验交流。

7、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实行工作项目负责制,去中心化管理机制。全校共设工作项目101个,每个教职工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竞聘。在队伍建设中,注重管理队伍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加强管理队伍的能力提升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倡导管理人员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成为师生表率的风尚。具体表现在:学习领先、开拓领先、奉献领先、业务领先。管理人员人人能深入第一线上课、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研讨、教科研及其它活动中都能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8、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现有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教师综合评价系统、学生成长管理软件、教学与训练平台、图书管理系统。学校在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各管理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协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立解决了日常管理中的数据源不统一不准确的信息孤岛问题。在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方面等日常管理方面完成了对数的统计与分析为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决策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德育工作情况

1.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为主题,在开学第一天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制作主题板报,加强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理解和掌握。学校利用文明风采比赛契机,发挥好学多问肯钻研的精神,举行书法作品、技能展示比赛等;学校长期聘请辛寨子副所长、干警为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在开学第一天到校巡查,加强学生珍爱生命保安全的防范意识,将《将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贯彻到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当中。

2.学校将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与抚顺雷锋连联谊,在校内成立雷锋班,聘请第十八任雷锋班班长赵宏光政委、雷锋将军冷宽、李光祥等作为学校德育辅导员,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综合素质。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师生呈现出很多学雷锋典型学校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理委员会召开全国学雷锋现场会议,授予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和“全国学雷锋楷模学校”,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授予 渤海雷锋文化论坛校园雷锋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驻会单位。

3.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军事化管理模式,增加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新学期素质培养目标,如组织文学鉴赏类社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明上网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实效。

4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使德育工作有了抓手,有了着力点,使德育工作系统化、精细化,更重要的是使德育工作兴趣化,学生爱学,老师爱教,教学相长。在第十三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校获得9个国家级奖,35个市级奖,校级获奖人数229个,获奖师生总人数达544人次。

(六)党建情况

2017年,学校党支部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坚决执行区教育局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党建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新变化,教职工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党风廉政建设也收到了明显成效。

1、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核心小组成员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盛况,学习会议精神,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墙报、宣传橱窗等各种载体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根据学校党支部的要求,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2、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素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甘井子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学校党支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带领党员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阶段学习教育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效。

3、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活动,举行了"我的中国梦"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校园文明风采大赛、,我的中国梦七一大合唱比赛,主题团日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含义。

4、严格党员组织发展工作。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工作,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继续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本年度发展预备党员1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7名。

5、做好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今年学校党支部委员会任期已满,经上级党委批准,学校党支部按照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流程举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

6、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与原来30多家企业合作之外,本年度重点与3D打印企业合作,加强与动漫游戏企业合作,先后有87名学生到企业实训、参观;今年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指导,有161人参加企业多次培训,培训人次上千次。尤其是3D打印的培训,企业用心,学生喜欢,制作了许多创新作品,有概念飞机、激光枪、创新动漫游戏人物等,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结合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学生制定了3D打印个性定制创业计划书,制作了雷锋雕像,送给来访客人,打印出来的作品深受师生喜爱。学校已联系15家企业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接纳工人,企业有动漫企业、游戏企业、3D打印企业、网络企业、软件企业等。

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研发产教一体化教学装备。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1000平方米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了500平米中德合心教育大连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投入立体仓储库、智能搬运AGV小车、6轴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两套。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发 汽车天窗曲率测量智能检测产教线体,已于20169月投入使用,并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研发了哑铃加工制造产教一体化线体,已于20179月投入使用。借助企业优势深入开展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智能技术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智能产品体验活动;成立智能技术创客工作室,建设互联网+智能技术营销业务平台,培养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机电技术创新人才;组建了智能讲坛,面向师生开展智能生活、智能服务等培训讲座;校企共同开发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并共同编写创客教育课程教材。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国际旅行社、五星级酒店等企业合作,学生在一年级时,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讲座,二年级引进企业项目学生跟岗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三方实习协议,企业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实习实训,学校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合作稳定,效果良好,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通信运营服务专业与传媒公司、科技公司、国际旅行社等5家企业进行合作,合作形式主要是学生在一年级时,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讲座,二年级引进企业项目学生跟岗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三方实习协议,企业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学校知道实习实训,学校定期派教师下企业实践。合作稳定,效果非常好。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本年期新增合作企业3家。

商务日语专业从2002年开始,根据学校先选企业,后建专业的专业发展思路,学校与日本独资企业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在学校院内建立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实训基地。2015925日,在我校校园内举行隆重的校企合作十周年庆典。我校与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十年来,为企业培养了1005名专业学生,其中36名学生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日本杰作集团株式会社社长佐滕修先生个人出资100万元,设立了佐滕奖学金和育人奖,先后有1319人次的师生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获得了奖励。在校企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我校的商务外语专业获得省级示范专业、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单位,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遴选学校。

建筑装饰专业与5家装饰工程公司进行合作,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教师实践的需求。

(二)学生实习情况

近几年学校各专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师徒协议,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100%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校企合作开设的课程,实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徒的对象主要是二、三年级的学生,其中二年级的学生是教学实训,三年级实行完整的学徒制计划。

二年级在教学实训中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一名师傅进行实训指导。三年级实行学徒制,第一学期由校企双方对能够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实行预备员工制,签订师徒合同,师徒合同中明确师徒共同要完成的生产任务和徒弟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首先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对没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组成生产小组,指派1名师傅与组内全体学生,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小组要和师傅学会的生产技术,达到独立操作能力后,再按照预备员工制度签订师徒协议。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201710月学校通过了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群)机械加工技术项目的验收,本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

在大连软件协会的支持下、由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牵头、我校主办的大数字媒体职业教育集团,由32个企业和学校参加,为大连市的信息技术企业与学校之间紧密合作提供了平台。

 

五、社会贡献

1、学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积极为企业预备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和社会培训,共计培训87人。机电专业举办辽宁省智能制造技术师资培训。

2、计算机应用专业第五学期开展生产性实训项目,为大连雷欧科技有限公司和大连三联测绘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创造效益5万余元。机电专业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3项,获国家专利1项。

3、为了体现学校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学校利用专业优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师生为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提供业务咨询、宣传、销售旅游产品等技术服务。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师生为淄博高新区石桥鑫启路生活馆提供创建淘宝网店和营销的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商务日语专业为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11人次,通过培训,预备员工们能更快的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成为正式员工。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学校政策性资金主要是专项款,学校专款专用,财务监督人员全程跟踪监管。

(二)政策措施

2001年,大连市人民政府下发大政发【200111号文件,决定对我校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的改革。十年来,学校不断的探索,逐步建立了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内部管理机制。学校实行了去中心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撤消了行政机构和行政职务,建立以工作细则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自主用工,很好地解决了职业学校的师资问题,学校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主要是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2012年学校采用工作项目负责制的人事改革以来,学校各方面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全校职工分工明确,责任层次清晰,让每名职工当家作主,多劳多得,为学校创新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规章制度的功能作用,结合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在实际运行中的发展变化,组织教职工中的骨干成员共同修改规章制度,逐步地建立完整的、科学的、精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包括《依法治校》《管理制度》《工作细则》《办事程序》四个方面。管理制度突出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基本特征、基本任务和学校自身特点,将工作任务目标细化,工作程序操作可控,工作标准具体明确,每个人都是制度的执行者,也都是受制约者。学校聘请了法律顾问,从法律的层面对每项制度进行审核把关,学校的各项管理水平基本达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

七、特色创新

(一)与时俱进学雷锋,做有本事的好青年

20171011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主办的全国学雷锋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雷锋生前战友、全国学雷锋将军、全国劳模典型及各省学雷锋学校60余名代表参加了活动。

本次经验交流会以与时俱进学雷锋,做有本事的好青年为主题,着重突出习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特点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讲话精神。金小河校长在讲话中提出,要把学雷锋培养有本事的好青年作为重大时代课题来抓,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树立雷锋光辉形象和雷锋精神道德丰碑,形成崇尚道德,培养雷锋式的好青年。学校团委书记王霄同志代表全校团员青年和雷锋班全体同学,表示要在全校树立学雷锋的榜样团队,确立了以爱祖国、爱父母、爱集体、爱自己为德育工作核心的四爱教育,深入贯彻中宣部对雷锋精神所界定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肩负对国家的责任,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以及积极的心态、大爱的胸怀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大连市最美职教学生、学校学雷锋典型代表马长春同学,介绍了自己在放学途中救助突发疾病八旬翁的事迹,得救老人辗转多次终于找到学生本人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向学校赠送了锦旗,感谢学校培养出雷锋式的好青年,马长春同学的事迹也以《中专生救人不留名,八旬翁50天找到恩人》为题,被大连晚报、新浪网、搜狐网、东方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大连市三育人标兵、大连市三好班级、学校优秀班主任代表姜凯老师,讲述了在班级中践行雷锋精神的案例,让学生走进雷锋精神世界,从身边小事做起,利用《成长手册》,记录下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印迹和学雷锋体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风,感悟做好人,当能人的真谛。大连市王亮式金牌技工、学校2009届优秀毕业生张云飞同学,向与会代表分享了自己在学校三年的成长历程,从一名学习薄弱、自卑、中考失利的学生,通过在雷锋班的各项活动,逐步理解雷锋精神和工匠精神中蕴涵的奉献精神、担当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蜕变为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并在工作岗位中继续发扬雷锋精神,感恩母校受益终生的德育教育。另一名2007届高中毕业生祝智铭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学校各项雷锋活动中树立的爱国主义情怀,将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标杆、精神标杆和文明标记,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馈社会,资助贫困儿童,感恩于母校的培养,在大学毕业后坚决请求回校任教,并在育人工作中兢兢业业,被遴选为大连市十三五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学校的学雷锋教育硕果累累,活动主办单位、学雷锋两会领导在开幕式上为学校颁发了学雷锋楷模单位牌匾。

(二)校企合作共建创客教育基地

20173月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与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智能技术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智能产品体验活动;并成立智能技术创客工作室,建设互联网+智能技术营销业务平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机电技术创新人才;组建了智能讲坛,面向师生开展智能生活、智能服务等培训讲座;校企共同开发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并共同编写创客教育课程教材。选聘国家863计划科学家,国际级专家及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担任创客导师,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三)商务日语专业计算器速达辟新路

目前我国传统的手工计算工具算盘,已经逐步被计算器所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企业的财会人员、日常办公室文员、银行金融系统的员工、超市收银等岗位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计算器。特别是日本的企业,计算器应用广泛,因此对学生的计算器速打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日本企业上班,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计算器速打技能是商务日语专业培养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每天都在认真练习计算器速打,同时也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比赛。自20142017年,我校参赛选手三年来均取得大连市教育局组织的计算器速打比赛的一等奖,同时三年来均派选手代表中国到日本参加总决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创客,你就来!跨学科创客DIY”

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对接两先区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深入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了是创客,你就来!跨学科创客DIY”活动,邀请企业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讲座,聘请7名创新创业导师,与大连木每三维打印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创客教育实训基地,与量子创客教育咨询(大连)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创客DIY实践基地,与大连创业工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全国学雷锋现场交流会在校召开时,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企业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雷锋工艺品制作工作,3D打印雷锋塑像,深受来访嘉宾喜欢。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我校的办学体制改革问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也帮助学校解决了很多的具体问题,使学校能够稳步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很多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学校的教职工思想波动很大,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2、改进措施: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提出具体方案,敦促市委、市政府加快改革政策的制定,从而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在办学体制改革未最终确定之前,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先暂时确定学校的办学性质,做好相关办学资质的年审工作,待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完成时,按改革方案执行。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2017年12月30日       


版权所有: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张前路76号 邮编:11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