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咨询

  • 15524880899
  • 18698650717
通知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校园资讯-通知公告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编辑:李俊鹏 发布时间:2019-01-29 20:08:03 阅读数:16557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于1992年。从2001年开始,学校探索“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办”与“民办”的优势,学校成为法人主体。在办学方向、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校管理、人员聘用、收入分配和学校发展等方面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奠定了现代职业学校的基础。坚持“不求学校规模最大,但求学生受益最佳”的原则。根据大连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确立学校发展规模。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雷锋楷模学校、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全国创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学校、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辽宁省先进团委、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大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大连市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示范学校、大连市平安校园、大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大连市普职融合特色项目学校、大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大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共47601平方米,资产总计8379.87万元。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绿化到位,辅助设施配置齐全,充分满足广大师生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生活住宿和体育锻炼的需求。学校采用“先选企业,后建专业”的育人模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建筑装饰、通信运营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商务日语等7个专业,实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图文信息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等三个中高职衔接专业。学校于2002年合署成立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实行了普职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原则,突出办学特色。按照学生的成长愿望和自身能力,因人施教,使每名综合学子在学校三年学习期间,都掌握1-2门技能,并获得社会认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现有在校生近两千人。

(二)学生情况

2018年学校共招收215名学生,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55.81%;2018年在校生746人,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11.39%;2018届毕业生302人,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55.63%。学生结构:男3.14:女1,巩固率 94.3%,较上一年度提高了10.1%。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64人,生师比为121,双师型教师52人,占教师总数81.25%,兼职教师3人,占教师总数4.69%。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71.88%,硕士研究生以上18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28.12%,高级职称1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25%各项指标与上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四)设施设备

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017年教学仪器设备值1705.36万元,在校生875人,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95万元。2018年教学仪器设备值1707.52万元,在校生746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28万元。2018年与上一年度相比生均增加0.33万元。

2、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2017年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62个,2018年校内实训实习工位数1144个,在校生746人,生均1.53个。

3、生均纸质图书

2017年学校图书共计9.1万册。2018年上半年学校对馆藏图书进行清理,处理破损、丢失、副本量大等图书3万册。2018年学校图书共计6.1万册,生均图书81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齐开足德育课,国学常识课、历史课等;学校二十六年如一日的军事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常规教学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100%。有序开展技能训练,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中级资格证考核合格率100%。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坚持“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0.34%,注重学业水平监控,学生毕业率达100%,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查为92%。

(二)在校体验

1、学校注重教学改革,作为大连市公共基础课的试点学校,学校一直坚持在公共基础课中改革,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组织中,都能够坚持并不断创新,如公共基础课的校本讲义、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岛”式课堂组织形式、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教学服务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对于升学的学生,在第五、第六学期继续进行公共基础课,特别是语数外的教学。因此,在2018年的升学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8级的马长春同学,数学成绩是118分,(该科考试满分是120分)。学校在此方面做到的一切,得到了毕业生的称赞。

2、在专业学习中,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五学期的生产性实训课程中,将企业真实的项目拿到课堂中,完成相关的生产任务,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各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学校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对在校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教材等进行评价。本年度,组织各学年级各专业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学生对理论学习满意度达到99.4%,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达到99.5%。同时,毕业生学生,特别是升学学生对在学校学习的满意度达到99%。

3、学校根据上级要求,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释义和《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制定详细的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师徒协议,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实习率达到100%。

学校深入研究各专业的技术内涵,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根据企业的业务编写实训教材,制定对学生培训的计划与标准,使专业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按照校企合作规定的教学计划,学生在校期间经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实践过程,完全达到顶岗实习标准,在实习期间按照实习奖励办法获得奖励金和顶岗实习报酬,毕业时即成为企业骨干。学校与企业规模实现了同步发展。最终形成校中设企,“双元”培养人才机制。实习实训满意度为100%。

4、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按照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要求,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诸方面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实际,每周进行升旗仪式及主题教育,结合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18岁成人仪式、入团宣誓以及主题班团会等,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四爱教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为师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满意率100%。

从中专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双重管理,一是每学期由学生自主组织和选择参加社团,二是由学校指派指导教师以校本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协助管理。规定社团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每学期要进行社团活动汇报和成果展示,每月对指导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现在全校有学生社团22个,包括京剧社团、魔方社团、象棋社团、自救互救社团、堪舆社团、礼仪社团等。学生在校三年,根据个人爱好特长,每学期可申报参加 1-2门的社团活动,学生对自己选择参与的社团活动满意度100%。2018年11月份舞蹈社团参加第十二届大连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二等奖、合唱社团参加第六届大连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二等奖。

5、学校重视安全工作,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学校连续五年被市交通局评为大连市交通安全先进学校;学校被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平安校园”;被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局评为“大连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被市政府食安办、市教育局评为“大连市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示范校;被市禁毒委员会评为“度大连市禁毒工作十佳示范学校”。在安全管理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度保证措施到位,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项安全预案,强化安全管理,安全设施配备完善,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食堂都安装了消防栓、灭火器和应急灯,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有效使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加强警校联动,设立校园警务室。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值班工作人员管理。明确岗位要求,落实岗位细则。建校26年来,校长一直住在学校以校为家,带动了一大批教职工奉献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每天下班后,13名教职工留在学校值班,组织学生晚自习、熄灯就寝管理工作。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到位,学校保卫人员坚持24小时在校园值班、巡逻。这些安全措施和生活保障措施让学生在学校内能够安全学习生活,学生对其满意率为100%。

6、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特点开展就业指导,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千方百计为就业”的宗旨,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得力的就业措施,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尽可能地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就业工作成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升学的学生对学校的反馈更好。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2%。

(三)资助情况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84号)、《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110号)的文件。根据以上文件规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免学费对象为全体中职学生,每生每年2880元;取得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

 1、享受国家免学费情况。中专2016级学生人数为265人,2017级为281人,2018级为214人,共计760人,金额总计218.9万元。

 2、享受国家助学金情况。2018年春季享受中职助学金58人,其中2016级42人,2017级16人,资助金额5.8万元。2018年秋季享受中职助学金30人,其中2017级16人,2018级14人,资助金额3万元。

 3、享受大连市政府奖学金情况。2018年享受大连市政府奖学金15人,其中2016级9人,2017级6人,资助金额4.5万元。

 为了确保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能够执行国家规定不走样,学校规定了严格的发放程序,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由学生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财务监督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会议,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制定学校相关的制度及工作流程。

 每年在接到市教育局的通知后,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提出工作方案,学校领导工作小组研究,校长审批,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方案落实,班主任要向班级所有学生传达奖、助学金评比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民主推选,将推选结果和被推选人的材料,包括量化考核、学习成绩、民主评议结果、社区或街道评价、监护人与班主任意见上报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受理材料后进行审核,提出意见报学校领导小组进行研究,校长审批,审批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学生填写申报表,上级审批后,由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为学生办理银行卡,通过银行直接发放给学生。学校不仅对政府奖学金、助学金严格程序,对企业发放的奖学金也按照学校的管理办法严格标准,严密程序。学校没有冒领和套取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的情况。

(四)就业质量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后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爱丽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大连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大连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大连海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爱丁数码产品有限公司、上海皮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乐嘉世纪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大连长江广场有限公司日航饭店、大连东易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申士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30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2018年1月11日,学校举办了“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九创装饰集团、北京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善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中村精密有限公司、大连维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居联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康辉旅行社、大连金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大连金佰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杰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金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闻音科技有限公司、大连顺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大连科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三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汇众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行健数控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大连老工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雨生集团、方正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大连金慧融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国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路卡斯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等29家就业企业为300名毕业生提供了近千个工作岗位。

2018年我校毕业学生数为302人,就业学生数为12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34%,较去年提高了0.14个百分点;专业对口率达到80.46%,较去年提高了0.28个百分点;初次就业起薪在2038元。升学学生数177人,本科录取26人,151人被专科录取,升学率达到58.61%,较去年提高了34.11个百分点。

(五)职业发展

1、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升学或就业的需要,在2018年的升学考试成绩以及录取率上可以看到,90%的同学达到省本科录取分数线。其中文化基础课的成绩比去年有较大进步。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在第五学期开设了以模拟生产为主的生产性实训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考取资格等级证书。在2018年升学考试中,有的同学参加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在专业课考试中,多名同学为报考院校专业考试中的前几名,得到高职院校老师的好评。通过目前在高职院校就读的毕业生的反馈,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同班同学中均为佼佼者。

学校重点推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引进以学业知识的评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为目标教学和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数据和诊断,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详细、全面的诊断和分析,找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学校每周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周考,每月学校组织月考以及期末考,利用必由学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学情分析,使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实效。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从而在各种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学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采取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探究的能力。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设计课程,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实习实训与顶岗实习融通合一。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共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将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管理性和经营性问题作为主要研究项目,并将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案例,使学校教育更加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018年1月11日,学校举行2018届毕业生专场人才招聘会。九创装饰集团、北京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善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中村精密有限公司、大连维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居联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康辉旅行社、大连金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大连金佰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杰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金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闻音科技有限公司、大连顺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大连科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三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汇众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行健数控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大连老工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雨生集团、方正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大连金慧融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国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路卡斯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等29家大中型企业提供800余个工作岗位,学校参加顶岗实习的300余名学生参加了现场招聘会。整个招聘程序是学生通过学校网站的单位招聘信息进行意向报名,各专业在择优的原则下进行推荐,经过企业现场面试双方达成用工意向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到企业上岗实习。当天学生与企业签约率高达98.34%,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还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5%以上。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坚持以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为原则,与省内外近300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使学校办学长期保持着“出口旺,入口畅”的良性循环。

3、学校始终坚持为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后与长春合心集团;大连大华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海文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大连德业欣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明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大连康辉国际旅行社;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渔网海餐(大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大连惠声传媒有限公司;大连杰美装饰有限公司;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30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4、学校十分重视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得到较大培养和提升。

2018年学校深入开展与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智能技术”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智能产品体验活动;并成立“智能技术”创客工作室,建设“互联网+智能技术”营销业务平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机电技术创新人才;组建了“智能讲坛”,面向师生开展智能生活、智能服务等培训讲座;校企共同开发“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并共同编写创客教育课程教材。选聘国家863计划科学家,国际级专家及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担任创客导师,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在学生步入职场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便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实现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1、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等建设重点,结合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本年度继续保持原有的八个专业(计算机应用、商务日语、旅游服务与管理、通信运营服务、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建筑装饰)。其中计算机应用、通信运营服务、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商务日语两个专业是辽宁省重点专业。2017年,机电技术专业被评为大连市示范专业,确定为大连市学徒制试点专业,并在2018年大连市教育局对学徒制工作的检查中获得好评。2018年,机电技术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学徒制试点专业,计算机专业被确定为大连市学徒制试点专业。机电技术专业入选“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创新传承平台”建设项目,计算机专业“王正斌工作室”入选“辽宁省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

2、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大连市教委等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并执行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执行大连市教育局“2.5+0.5”学年制的规范要求。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通过调研,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正。2018年,在2017年对七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正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小修正,主要表现在突出学徒制试点课、创新创业课程。

    结合国家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大连市教育局颁发的《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按指导意见,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保持在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30%左右,专业课及实践课占60%左右,选修课占10%左右,开足开齐各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语)、德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音乐、美术、历史、心理健康。公共选修课包括国学常识。我校一直开设有历史相关的选修课程,从2014年国家要求将历史纳入公共必修课后,就将历史调整到必修课程中,是大连市中专系统内最先开设历史课程的学校之一。国学常识课程从2010年开始开设,一直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根据国家、市里的相关文件要求实时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本学年采用大连市教育局下发的《传统文化》教材。作为大连市公共基础课改革的试点学校,学校对文化基础课全学科进行了改革,全面推进《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落实到学科实际教学中。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学校稳步推进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作为大连市公共基础课改革的试点学校,学校对文化基础课全学科进行了改革,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语)、德育、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历史、国学常识等,开发了《美术鉴赏》、《机电专业英语小词典》等12门,共计13本公共基础课校本教材。学校全面推进《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落实到学科实际教学中。

在公共基础课改革中,根据公共基础课学科特点,通过研究公共基础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教研活动、实际教学、学生情况等等,对公共基础课的核心素养进行积极探索以及归纳,体现不同的学科特点,并落实到学科实际教学中。将学科核心素养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导学案中,通过课程授课将学科素养进行落实;通过作业、周考、月考、学科学习总结等各种方式对学科素养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通过作品、比赛等将学科素养进行成果展示。优化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结构。与专业学习相配合,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公共基础课的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的不同,参加不同专业的教研,从中总结与本专业相关的够用的公共基础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专业相结合,进行学科教学,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特点。在语文学科中,对全体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则加强说明文的教学,使其能够读懂机器说明书等;在国学常识中,对全体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同时,对酒店专业的学生,则更突出以礼待人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培养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不是枯燥无用的。如在数学学科,结合学校的校本教材,利用数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银行利息、贷款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理财有一定的了解;而在英语学科,利用英语的基本问路知识,对学生进行不同地方的训练,如在大海星海广场,中山广场,森林动物园等,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让学生在其生活的环境中感受;在计算机专业中加强与计算机相关的英语词汇的使用,让学生在解决一般的计算机故障时能够看明白故障所在,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让其知道英语学习在其专业的中的重要性。分层设计多样化学习内容,兼顾不同基础和不同愿望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英语课训练口语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其读句子,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其表演对话或情景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对有升学愿望的同学,在语文、英语、数学学科讲授与升学有关的内容,加强训练与应对考试的需要。将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改进课程内容,引用来自职业岗位的案例,行业实际的事例,让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美术学科中,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加强色彩教学以及建筑作品的鉴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其视野,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则加强透视图的鉴赏和机械设备的鉴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在体育学科,加入职业操和按摩等内容,一方面是加强自身体质与健康,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定的服务他人的技术和能力。

2、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各专业各俱特色,取得较好的成绩。

技术应用专业建于2012为适应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根工业4.0的发展势和国务院提出中国2025的战略规划,2015 年开始索“校合作,师傅带徒工学结合,产教体”的人才养模式在全省职学校中率工业机器技能智能生线操调试技能的应用人才该专业是家中等职业教育革发展示范学校点建设专省现制试点现代学制试点专,“职业院教师技能创新传设项。该专业的“师傅带徒”的专业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与企业共建了“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作用,师傅带徒弟完成生产任务,学生不仅提高了技术水平,也熟知了企业生产流程、质量标准、安全规定,逐渐达到岗位和职业能力的标准,深受企业的欢迎。专业教师与学生一道参加生产性实训的全过程,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掌握智能装配的基本技能和调试技术,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安装、同调试、同监测,大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此专业将“职业素养训练”纳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了精益生产理论教室、5S 标准化实训室、卡车装配(模拟)实训室,为给高端制造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校企合作运用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理论对学生进行员工素养养成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了智能技术,又具备了高端制造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

此专业除了对师生进行“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提高全省智能制造技术师资水平,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全省中职学校中第一个承担省级师资培训的学校,2017 年全省共有 25 所中职学校制造类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智能制造技术”师资培训。在为高端制造企业培养蓝领人才的同时,我校还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对大连海洋大学、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进行立体仓储、智能搬运与分拣等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培训。经过培训,该专业教师获得 2018 年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大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在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的“华中数控杯”全国机械行业第二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优胜奖,学生获二等奖 1 人,三等奖 1 人,并被评为“操作技术能手”。

此专业校企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课程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智云自动化有限公司等 10 个国内企业和德国 GRG 工业集团、爱丽思生活用品(大连)有限公司、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松下汽车电子(大连)有限公司等 5 家国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建立了以四大岗位群和四大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以生产项目为教学内容的生产性实训课程“汽车天窗曲率智能检测”、“立体仓储、智能搬运与分拣”等;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技术”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及教材。

    专业教学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对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了德国 GRG 技能认证,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技能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层次设计技能学习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技能实训课程。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 1000 余万元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配有汽车天窗曲率智能检测线、立体仓储、智能搬运与分拣生产线体、哑铃智能制造生产线体,由企业派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担任师傅。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其中“汽车天窗曲率检测产教线体”获得国家专利。

    为企业培养优质人才。5 年来,先后培养了 960 名智能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学校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合的优势,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普通高中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中级技能证书,成为大连市“职普教融合特色项目”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 1992 年建校时开办的专业,至今已 26 年。2018 年该专业被批准为大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此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的目标,不仅重视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兼顾学生个人的个性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作为根本,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校坚持产教结合,努力做到教师也是工程师,学生也是企业员工。在动漫课程教学中,把课堂设在大连爱尼爱特动画公司的车间里,以企业的业务为授课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方式,把班级分成若干设计小组,分别负责不同任务。经过这些步骤后,将一段枯燥文字制作成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多媒体动漫。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早日适应企业流程与环境,实际专业教学对接生产工艺,突出教学质量就是企业生产质量,教学过程就是企业生产过程,教学管理就是企业管理,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此专业通过比赛培养特殊人才。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加之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注重对特殊技术学生的培养,组建学生计算机学委会,根据学生的一技之长进行培训,并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计算机大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特殊人才培养的目的。2018 年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中,该专业教师获得一等奖。

⑶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建于2005年,前身是国际商务专业,2010年更名为通信运营服务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省市和学校先后投入486万元进行专业建设。该专业在2016 年与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日韩旅游线路营销。2017 年我校与启路文化生活馆合作个人网店创建与营销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两次 O2O 集市体验活动,利用淘宝网和闲鱼网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营销活动。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包括由学生测评、机构测评和企业测评组成的服务外包岗位能力测评系统,改变了传统评价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找到差距,适应岗位需求,满足企业和机构选拔人才需要。该系统已经被北京密云职业学校和通信运营服务外包企业所采用。本专业学生的《我的跨境电商营销主管之梦》在 2018 年全市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获得二等奖。

⑷商务日语专业是为了适应大连市经济发展需要,为把大连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基地而建立的。2000 年,商务日语专业被大连市教育局确定为大连市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示范专业。2004 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骨干示范专业,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07 所半工半读试点单位。该专业学生连续五年参加由大连市教育局和全国经理教育协会主办的“大连市计算器速打预选赛”,并在比赛中取得冠军和亚军的好成绩,并代表大连市参加“日本东京计算器速打总决赛”,取得第一名,得到日本选手的赞扬。2018 年,3 名同学参加了“日本薄记大赛大连预选赛”,取得一等奖,并代表大连到日本东京参加“日本东京薄记总决赛”,取得“优胜奖”。

⑸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成立于 2006 年 4 月,是我校第一个二产专业。该专为2014 届毕业生都基超,在 2013 年大连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2014 年被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全日制本科专业录取,入学后,他以扎实的学习基础和超常的动手能力,成为系学生会干部,2016 年被评为大连市“最美职教人物”。大学毕业后回校工作,现任我校该专业教师。

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立于1998 年,依托大连市政府的支持,实训酒店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自 2013 年到 2015年,在原有实习酒店的基础上,按照如家、七天、汉庭等经济适用型酒店的模式,学校将校内实习宾馆改造成经营性经济适用酒店。改造后的实训酒店可容纳 108 人同时入住,一楼的实训餐厅可提供餐位 200 个,也可满足 200 名学生同时实习实训,真正实现“三个零距离”,即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的零距离;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从而致力于培养出高星级饭店及经济适用型酒店管理和创业的综合型人才。

⑺建筑装饰专业成立于2006 年。该专业学生在教育部门组织的文明风采大赛中全国三等奖;大连市二等奖。2018年,本专业升学学生的升学率达到90%。

    3、学校师资队伍由三部分组成:校内专任教师(包括校内公共基础课教师、校内专业基础课教师、校内专业实操课教师及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学校有省级名师2名、市级领军人物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8名、区级骨干教师6名、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管理负责人7名。其中,2018年初,省级名师王正斌老师成立的工作室被评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管理负责人祝智铭老师组织实施的“智能制造技术传承创新平台”被评为辽宁省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学校师资队伍研究生以上占18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63.64%。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强,专业水平、工作热情度高,学校在这样一支师资队伍的保障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已建设《通信运营服务应用实务》、《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FLSAH动画制作任务教程》等14门精品课程,《自动化控制技术》、《语言交流技巧与应用》、《3DMax动画制作》等20门核心课程和开发了《经济酒店一本通》、《钳工工艺》等33门(含公共基础课)校本讲义。其中《FLSAH动画制作任务教程》、《女子防身术》获得大连市校本课程以及校本讲义奖。学校在课程建设上,结合上级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企合作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或调整原有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专业的《3D技术》,外延至3D打印。机电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精品课程,学校以理论基础为主,企业以实践操作为主。

在课程建设同时,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实施载体,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推广导学案以及“岛”式教学组织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坚持“做中学,做中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英语学科,推广情境教学;在心理健康学科,推广项目教学以及参与式教学;在音乐和美术学科,推广参与式教学。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则用项目教学以及任务教学。在生产性实训课程中,根据专业的特点,有的实行模拟项目操作,如机电专业的生产线调试项目、建筑专业的酒店装修设计等。有的是实行半真实半模拟项目,如建筑专业的学校音乐教室改造,机械专业企业零部件生产与制造等。有的是将企业真实的项目拿到校园,学生直接对接企业项目,如计算机专业的字模项目,商务日语专业的对日业务,旅游专业接待到校参加各种会议的人员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全员参与到教与学之中,也能在学校就能参与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并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学习,确实促进教与学。

采用“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在全面推广“岛”式教学组织方式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组,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也按照分层次的形式,不同的小组分给不同的学习任务,展示不同的内容,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学校采取周考、月考等过程性评价方式,结合期末考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学科的评价。在考试形式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掬泥于原有的以笔试为主。评价的内容上也有根据学科有所改变,采用学习纪实、成果作品、综合评语等。学校在评价模式中,采用了“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通过社会参与的评价,利用大数据指导教学,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来诊断教与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并对未达成的原因进行认知和知识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实时进行调整改善,使教与学得到持续的改进。由此得到的评价结果对于教师建立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必由学系统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对基于数据产生的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完成学情分析,采取有效的分层次教学手段等,全面促进教学。

5、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来建设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每个专业将本专业的课程以技术的形式进行分解与归纳,根据专业的不同,在校期间要求学生掌握4至7项技术,每项技术下对应要掌握该门技术应学习的学科。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突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通信运营服务专业采用“分段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专业采用“企业生产项目与教学实训项目一体化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技术专业,根据工业4.0的发展趋势和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制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6、在教学改革中,作为教方式的改革,要求在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授课。部分专业课程采取仿真模拟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仿真工作情境,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感性认识。学校现拥有网络课程25门。运用信息化手段课程比例为98.5%,教学资源总量达到3.6TB,电子图书3.3万册。拥有教学实训系统及仿真软件11个即降低了教学成本,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起到了保障作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化大赛以及微课比赛等等,如德育课程,获得大连市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计算机课程、德育课程,获得大连市教育局中职信息化大赛二等奖。我校青年教师李俊鹏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7、学校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保证了实习实训的课程开设达到 100%。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总值1766.25万元,建设有六个校外实训基地,七个校内实训基地,45个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工位数1111个。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实训基地、机械加工专业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基地、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国防教育实训基地等。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室45个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设置11个实训室:影视制作实训室、三维仿真实训室、动漫设计实训室、录播教室、动作捕捉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5D影院、二楼计算机实训室、三楼计算机实训室、四楼计算机实训室、五楼计算机实训室。机械加工专业设置2个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普车实训室。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6个实训室:PLC技术综合实训室、传感与控制实训室、钳工技能实训室、电工技术综合实训室、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室、人工智能机器人实训室。建筑装饰专业设置2个实训室:建筑装饰实训室、创想空间。通信运营服务专业设置5个实训室:KPO实训室、BPO实训室、ITO实训室、通信运营调控中心和服务外包业务校企研发中心、同声传译实训室。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设置4个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前厅实训室、准备实训室。国防教育实训设置个6个实训室:军事搏击实训室、擒敌训练室、3D仿真射击实训室、军事陈列室、战地救护室与400米障碍训练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教学实验室等5个: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

8、学校组织专业管理以及任课教师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编写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按照国家级示范校的制定标准来进行编写,至2018年,全校共计有65门课程标准,按照专业进行汇总,并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不断增加新课程,调整原有课程。本学年教学改革中实行导学案,至2018年,共计有各专业90余门课程的导学案(含公共基础课),按照学校的要求,突出学科特点,从而起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学校现拥有网络课程25门。教学资源总量达到3.6TB,电子图书3.3万册。

9、学校在教材选购上,严格按照大连市教育局的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完全按照大连市教育局要求的版本在指定书店进行选购。专业课的教材虽然没有指定的版本,但按照上级要求从其下发的《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规定的国家规范的教材目录中选取。在选用教材时,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中的教材选用制度和流程严格把关,切实选择出适合上级要求、教学改革以及学生需求的教材。2018年按照要求,及时征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读本》《体验读本》等4本教材,用于2017和2018级学生的德育教学。学校重视对教材的评价,每学期末组织学生和教师对教材进行评价,并及时将意见向校长报告。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按照已制定的《教师发展规划(2016-2019)》,结合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项目,2018年共有728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其中参加市级以上培训153人次。学校邀请大连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桂冰主任对全体教工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培训;学校法律协理工作项目负责人组织全体教工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各专业管理项目负责人组织教师分别进行了专业理论培训4及企业实践2,提升了全体教工对各专业的深度认识,为学校招生宣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实践经验。

学校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现有8名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学校对公共基础课改革高度重视,选派音乐教师参加合唱指挥公益研修班,选派4名教师参加市级公共艺术学科教师再提高培训,选派4名教师参加市级《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体验读本》培训;选派6名骨干教师参加市级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培训;选派2名教师参加市级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培训;选派2名教师参加市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专业教师培训;选派3名教师参加市级质量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培训;选派2名教师参加市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务)培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信息化教学教师培训,经过选拔选派13教师参加市级全国信息技术大赛暨“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促进信息化教学大赛作品设计理念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

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去中心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方面设置教学计划与大纲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考务管理、专业管理等各管理岗位,在教学以及专业管理上对校长直接负责。学校制定了《教学标准管理》、《评价管理》、《专业设置》等二十余项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起到规范指导教学管理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不定期检查外,在期中和期末均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周对周考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月考等工作进行检查。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有教学监管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公布,并研究解决的方法。每周召开教师例会,总结本周教学工作,学习相关文件要求,指导教学常规工作。

2、学生管理

学校始终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开展爱国主义、雷锋精神、集体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健康安全等系列教育主题班会35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2 次,及时将上级部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家长,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自觉性。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加强了学生在校时的常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值班教师,从学生起床到晚就寝,抓纪律、抓学习、抓安全,抓卫生,对学生及各班级严格实行量化,细化管理。

为完善家校联动管理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每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位班主任每月对市内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达到了预期目标,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总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

3、财务管理

⑴基础工作

①依法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学校依据工作项目设置校长财务协理、财经纪律监察、财务业务管理,配备相应工作项目责任人。财务管理人员持有会计证,具有学校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

②基础工作规范,技术手段先进: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制度、文件、通知和学校规章制度执行,财务管理人员持有会计证,具有学校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

实行会计电算化,使用金碟软件,会计记帐凭证、会计帐簿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收入采用市财政非税收缴系统,支出和预算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决算采用部门报表决算软件(辽宁专版)。校内在数字化平台上创建了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对学生收费进行统计.

⑵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规范有效,决算编制真实完整。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预算规定编制全校预算,同时在校长的带领下,结合学校以工作项目为核心的“去中心化”管理模式,建立学校内部预算编制流程。每年10月各工作项目责任人结合本人实际工作需要制订次年详细预算。学校对各工作项目的详细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审核或论证机制,对部分专业性强的项目组织专家或专业评审,对部分重大项目组织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职工代表及其它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财务管理工作项目责任人定期向校长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并于每月定时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决算数据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决算前准备、决算报表填制、决算报告编写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每年12月末各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对全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决算,要依据预算的指标核实各项目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超预算或未完成指标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交财务监督工作项目责任人核实。财务管理人员在决算时根据预算指标核对各项数据、清理往来款项并及时催办,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盘存,做到账实相符,帐帐相符,对学校全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决算编制真实完整。

⑶收支管理

①依法组织收入:学校的一切收费价格按照国家规定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学校的收费项目经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并在学校公示栏中公示。学校收费管理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不擅自立项目、不擅自提高标准、不扩大范围收费。杜绝设立帐外帐,杜绝设立小金库。学校严格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收取,每笔收费在收费前都必须经校长批准并公示,收费后开具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保证及时收取各种费用,做到无遗漏、无死角的规范管理。

学校在杜绝乱收费方面不仅严抓严管,而且时刻接受家长和学生对收费工作的监督。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收费手册”,每交一笔费用学生本人都要认真填写收费项目和收费金额,以及收款人等。财务管理项目责任人定期检查学生收费手册,以此杜绝私自向学生收费的行为发生。伴随信息的发展,学校收费多采用电子渠道,减少现金流通,防止丢失,以保证学生财产安全。

严格管控支出:学校严格执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资本性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的审批、培训费用的审批、人员费用的审批、奖助学金的审批、代收代支费用的审批、使用公务卡的审批流程。审批时从工作计划、支出项目、支付标准、申请审批、审核报销五个方面入手。首先,由工作项目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向校长提出详细用款申请,包括款项用途、标准以及投入后达到的预期效果等。其次,由财经纪律监察工作项目责任人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最后,资金使用后要向全校职工汇报资金使用的收效。如凡参加各种培训和外出考察的人员必须在培训与考察结束后,结合培训和考察内容向全校职工进行大会汇报,并提出个人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建议。由于学校建立健全了经费支出的管理制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在保证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②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各专项资金独立设置,按上级下达的指标申请计划,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⑷内部控制

建立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机制,财务风险可控,依法公开。

财务信息:建立财务内控机制,学校建立政府部门监督、教职工全员监督、专业监督、专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学校的财务管理科学、规范。

教职工全员监督:学校建立一整套财务监督流程,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报销各环节由各管理项目责任人相互监督。实行职工成本手册和学生收费手册管理。所有的收费要进行全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进行。建立职工大会监督制度,学校的全年资金使用情况要在全校职工大会上公开,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专业监督:财务管理项目责任人对支出的每一笔款项认真核对,确保在使用用途、使用标准和发票合法性方面无差错。有效堵塞漏洞,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每年都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审计的专业监督。

专人监督:为了确保学校的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学校除了设立财务业务工作项目外,还设立了财经纪律监察和校长财务协理管理工作项目,形成了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立体式监督。

社会监督:在完善校内监督的同时,学校还加强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监督。每年年终时将学校的收支情况向家长委员会进行公布,接受监督。每次收费,学生都把收费手册中的详细记录向家长进行反馈,家长如有疑问学校立即给予回复。

⑸绩效评价

科学设定绩效目标,有序推进绩效管理:员工个人工资水平与学校办学效益挂钩,坚持改革与发展成果共享的原则。绩效工资:包括招生绩效、赛事奖励、教学成果、上级表彰、年终奖励。绩效工资不超过全年劳动力工资总额的15%。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资金使用效果好:①招生绩效招生区域负责人在组织招生过程中认真负责,区域招生成果显著时,给予奖励。个人在完成招生任务后,多招给予奖励。②赛事奖励,代表学校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行的各级竞赛,工会、团委、党组织的各种评比,行业协会组织的赛事取得成绩的都有奖励。③教学成果,指升学成绩和会考成绩。分普奖、班主任奖、单科奖等。④上级表彰,所负责的工作项目获得国家级表彰、市级表彰和校级表彰,学校将给予奖励。⑤年终奖励,年终奖励为校长奖励基金用于学校获得市级以上综合荣誉时对全校职工的奖励,和对在每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

4、后勤管理

制定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财务审批制度,物品采购制度等等,严格做到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食堂配置专职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严格执行原料准入制度,采购索证制度等管理规定,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把好原料采购关。入库物资由食品安全监管、卫生管理及仓库保管等三人在场验收并作好记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坚持巡查制度,检查餐用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内容,有效地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校每学期开学前,炊管人员要进行体检。食堂炊管人员严格按照卫生“五四”制要求,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搞好个人卫生。不准无健康证、无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的人员上岗。为加强食堂的安全管理,全面实施防火、防盗、防毒、防他人破坏等预防工作,食堂由专人负责,每天检查食堂内水、电、燃气的使用情况,下班时切断所有水、电、燃气的供应,厨房、餐厅、库房必须关好门窗,并按规定上锁,严禁他人进入。

5、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校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的,把建设平安校园与师生的家庭幸福和终生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营造了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学校连续五年被市交通局评为大连市交通安全先进学校;学校被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平安校园”;被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局评为“大连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被市政府食安办、市教育局评为“大连市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示范校”;被市禁毒委员会评为“大连市禁毒工作十佳示范学校”。

⑴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安全不保,谈何教育”的管理方针。组织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管理岗位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全面负责校园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较好的组织领导作用,使事件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⑵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①签订责任书。学校和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各项工作责任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将安全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②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值班、巡逻、防控传染病、消防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要求更具体化、细致化,并通过工作项目办法,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③制定各项安全预案,强化安全管理。安全工作“防重于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我校制订各项安全预案,有《校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防灾减灾应急疏散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使用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应急预案》等。

⑶安全设施配备完善。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食堂都安装了消防栓、灭火器和应急灯,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有效使用。教学楼、宿舍楼窗户都增添了安全器,防止彩玻璃时人员跌落。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到位,门卫和保安员持证上岗并配齐配备安全叉、橡胶棒等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监控辐射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重点部位共计安装了227个监控摄像头。

⑷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是我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我校请大连市消防培训中心干警给学生举行防火安全教育讲座,请大连市中山交警大队、辛寨子派出所干警来校举行交通安全、遵纪守法教育讲座等。在狠抓安全管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防止人为安全事故发生。

①每学年制定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利用每周五课间操时间,统一组织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安全教育。通过讲解、演示和培训,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传染病、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冻防寒、防火、防盗、防震、远离毒品和法制、心理健康、网络安全教育、假期安全常识等。通过教育活动强化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②通过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利用黑板报、张贴警示标语、校园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安全常识。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安全常识,通过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③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都举行消防、防震疏散演习,通过消防演习增强了学生的消防意识,使学生学会了自救逃生技能。

④学校积极推行开学初、放假前、节假日安全提醒,要求外地学生放假后必须尽快回家,不得在异地逗留。

⑸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①加强警校联动,设立校园警务室。聘请辛寨子派出所副所长乔韶韵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进行法制教育与宣传。多年以来,辛寨子派出所针对校园周边存在的治安问题,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和巡逻时间,让警力随着学校的作息时间走,对学校实行定点、定位、定时巡视,增加了学生来校、放学等重点时段的出勤警力和巡逻频率。巡逻车在学生每周六放学时间段、晚自习下课后时间段必到学校门前停放,让学生每天晚上都能看见警灯、警车。每周六学生放学离校时,“110”巡警车停靠在学校大门口,警官配合老师参与学生疏散,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不受非法侵害。

②加强教学环节中的安全管理。提倡课堂教学标准话用语,建立课堂检查机制,督导任课教师安全责任意识。带队教师对实习学生全程监护,并与实习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增强安全意识。组织师生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查找,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③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那些固定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给家长一封信》,提示家长假期中关注学生安全和遵纪守法,正是有了这些,使我们和家长的联系更加密切,也填补了假期学生安全管理的空白。

④加强值班工作人员管理。明确岗位要求,落实岗位细则。建校26年来,校长一直住在学校以校为家,带动了一大批教职工奉献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每天下班后,13名教职工留在学校值班,组织学生晚自习、熄灯就寝管理工作。

⑤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到位,学校保卫人员坚持24小时在校园值班、巡逻,外来人员必须登记,由接待人带领后方可入校。门卫和保安员持证上岗并配齐安全叉、橡胶棒等“八大件”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共计安装了227个视频监控,在应对突发事件、校园常规管理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⑥狠抓消防安全。继续坚持和落实校园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做好师生用电、用火、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清理安全通道,确保畅通。最近,学校又投入20余万元,对消防联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进行施工改造。

⑦抓好学校食堂工作。食堂配置专职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严格执行原料准入制度,采购索证制度等管理规定,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和教育,把好原料采购关,入库物资由仓库管理人员验收并作好记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员坚持巡查制度,检查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有效地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⑹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安全管理工作难在一贯坚持,安全事故多是出于麻痹大意。为了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不留漏洞,时刻提醒教职员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校常年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检查的重点领域是: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房屋安全、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

①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学校把安全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开学前,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完善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条件,做到危险化学药品有专室、专柜保管。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加工流程进行严格督查。

②每月第一周星期二上午,作为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日。由校长组织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全校大检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并立即整改。例如:我们在检查中,先后发现了男生宿舍楼防盗门外的拉门有安全隐患,不符合要求,马上通知总务人员拆除;发现食堂主食间蒸饭车开关老化,立即更新改造;发现食堂后门经常不锁,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点名批评;给各楼层窗户安装了安全器;对宿舍楼老化的床铺进行加固维修。学校的每一个细小的不安全隐患都逃不过教职工的眼睛,我们都能及时地发现、及时地处理或向上级报告。

6、科研管理

按照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要求,校长亲自组织制定了校本研修方案,学校的10个教研组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工作,2017-2018学年度各个教研组制定学期和月教研计划33个,学期总结22个,月总结100个。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教研的主题是“发挥导学案作用,引导学生自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的主题是“特色示范课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的主题是“课例研修(同课异构)”。其中在今年上半年的特色示范课教研中,校长亲自带领教师听课、评课64节,取得了较好实效,评出了10节校级优秀示范课,其中3节市级特色示范课,推荐2节省级特色示范课。在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课件制作、书法、朗诵、论文等比赛活动,有26人获奖,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2016-2018年4项省级课题立项,并申报结题。24项校及课题在年底结题。20篇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其中8篇论文公开发表。学校2016年被评为优秀科研单位,王正斌被评为先进个人。2018年,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与生产性实训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大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大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7、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实行工作项目负责制,去中心化管理机制。全校共设工作项目 140个,每个教职工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竞聘。在管理队伍建设中,注重管理队伍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加强管理队伍的能力提升培训。2018年7名管理干部参加干部能力培训,15名管理人员参加了业务培训,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能力、业务水平显著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倡导管理人员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成为师生表率的风尚。具体表现在:学习领先、开拓领先、奉献领先、业务领先。管理人员人人能深入第一线上课、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研讨、教科研及其它活动中都能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8、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数字化环境,全面提升我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及教职工信息化素质。

在教学方面,建立了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平台、必由学考试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科学统一配备教学资源、提高老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学校现拥有网络课程25门。我校运用信息化手段课程比例为98.5%,教学资源总量达到3.6TB,电子图书3.3万册。“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实行了全部学科的“周考、月考”制度,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剖析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成绩,完成了考试、分析信息化。另外我校一些青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做了“智慧课堂”网络教学的基础尝试,学生使用现代移动终端与教师进行课堂交流,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直接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数据分析更高效的利用课堂。我校通信运营专业,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拥有教学实训系统及仿真软件11个即降低了教学成本,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起到了保障作用。我校青年教师李俊鹏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在管理方面,我校管理信息化方面在原有的“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自行开发了“出勤统计系统”、“评聘系统”实现管理数字化。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在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方面等日常管理方面完成了对数的统计与分析为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决策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人员素质提升上,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进程,全体老师及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信息化技能培训方案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将信息化技术水平作为学校评聘工作的考核条件之一。方案与措施的出台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五)德育工作情况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和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德育工作方案。

根据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热爱家庭,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的德育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原则;二是德育教育系统化原则;三是德育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原则;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原则。

我校的德育工作方案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的组织与制度和德育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组成。

1、德育课实施情况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和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我校的德育工作方案,德育教研工作主要从德育课程教学和德育课程管理制度两方面开展了德育创新实践工作。

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创新形式,总结经验和优秀成果。

①德育课程教学发挥主阵地作用。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课堂,是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制定德育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大纲。各专业、各年级全部开设德育课,德育课为必修课。

2.规范德育课教材。按要求使用上级部门指定的教材;结合我校实际编辑校本德育教材。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加强德育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养德育课专职教师,提升兼职老师德育能力。

②其他学科课程的德育教学与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是各科教师的共同任务,各门课程的教学都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师在编制授课计划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蕴涵的德育因素,发挥其德育功能。文科类课程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理科类课程应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精神,为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打下基础;专业课教学应注重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确立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性,增强劳动观念,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任课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教风去影响学生。各专业、各学科要有本专业、本学科的德育教育要求,要体现能够操作,不是表面化。如语文、历史、美音体、各专业技能等科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渗透力量。

③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德育教育。

社会实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根本途径。学校要充分发挥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采取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思想觉悟和实际工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及其社会意义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注重加强与社区联系,加强社区教育工作,形成学校与社区齐抓共管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在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军警共建,请部队、公检法部门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发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育人功能。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特点,制定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和行为等综合素质的教学要求,挖掘教材和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既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又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专业技能课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

以赛促教,突出文明风采和职业技能相融合的教育,德育创新实践成果突出。学校教师近年先后荣获国家赛事奖项18个,省级赛事奖项10个,市级赛事奖项37个。

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有本事的好青年”征文演讲活动,推进“四爱”主题教育可视化,开创德育新时空。按照各级文明风采大赛要求,学校成立了文明风采大赛领导小组,以征文演讲、职业生涯规划、摄影、视频、才艺展演特设项目和创新设计为主题,组织师生共同参与。

⑵完善德育课程管理制度

①做好课程标准、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教学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

②研发校本德育教材,制定并实施校本研训方案。

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德育教学的要求,研究开发校本德育教材,构建具有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课程体系。如《心理健康的十种训练方法》、《国学文化实操》、《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根据大连市教育局和大连教育学院联合下发的《大连市校本研修工作规程(试行)》文件,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制定学校校本研训方案。参与双创培训、信息化课件技术、版画教学技术、家庭装饰装修水电工程技术、日信息处理技术、日文薄记和计算器速打技能等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书法比赛、板书评比、教师朗诵比赛和才艺比赛等,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采取集体教研、网络研讨等方式进行日常教学研究。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市教育局关于建设中小学校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堂”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了特色示范课堂展示活动,全校共申报了51节课,由校长带领党政核心组和教学管理人员全程听课,各教研组推选1节课参加全校特色课堂的展评。选出王海欧同志的德育《相聚中国节春天的思念》和张雯雯同志的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参加全市公开课的展评。在学期末召开课改研讨交流会,根据全校教师特色课堂听课情况,提出27道研修思考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创新实践与教学科研。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全面推广导学案以及“岛”式教学组织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坚持“做中学,做中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继续丰富校本社团实践活动。

2.加强理论研讨与论文交流,开展课题科研工作。

近年先后20名教师撰写了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期刊公开发表,国家级期刊6篇。去年我校7名教师参加了论文交流会,表彰了在2017年全校论文评选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中职校班会课专题研讨现场会微班会征选中,王海欧的《这样的朋友,值得拥有》荣获一等奖,并现场讲述微班会故事,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好评。同时,2名老师的《美丽中国,我也是行动者》的班会设计被收录到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创新微班会》中。

由校长主持立项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国有民办综合高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践研究》,在市教科所原所长梁卫同志的协助下,修改了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章程,完成了规章制度第四部分《办事程序》的制定。撰写了15篇论文,均由梁所长统一进行审核与修改。所有阶段性研究任务与研究成果全部完成。德育教研组王海欧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基于网络空间的中职德育教育模式研究》已进入结题评审阶段。汇编完成《育化桃李文选》和《创新实践集锦》两册校本德育成果文集。

3.结合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

结合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养成积极、乐观、进步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加强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德育过程的培养,每学期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学生成长手册》,期末成绩将日常量化考核为过程性评价重点,切实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现有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5名,纪执金、金庆涛、王海欧、朴莲花、徐金荣。一直在教学一线对全校师生持续开展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升学等的指导工作。加强职业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并结合新高考改革形势跟进对高中学生的生涯指导,开展了以对新职业领域探究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④德育特色示范评比与研修

1.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市教育局关于建设中小学校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堂”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了特色示范课堂展示活动,全校共申报了51节课,由校长带领党政核心组和教学管理人员全程听课,各教研组推选1节课参加全校特色课堂的展评。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如导学案、“岛”式教学组织方式、校本课程实践、10分钟创新微班会等等。

3.加强理论研讨与论文交流,开展课题科研工作。

4.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如必由学教学诊断系统、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测评、学习质量测试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中职升学考试创新高。一年来两位市级德育骨干教师累计完成160课时进修深造,5位市级骨干班主任完成128*5=640课时的培训学习。

5.结合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如学生成长手册、学生生涯指导、未来新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学校现在5名国家级职业指导师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进跟进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指导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如“一片初心致青春职业技能展风采”职业规划创新设计比赛、“全从教育”模式创新构建评比与展示交流、校企合作模拟职场招聘会等等,让学生从专业方向、岗位技能、职业修养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切实的体验与促动。也激发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健康阳光心态、锻炼勇于创新乐于担当的思想品质。

2、校园文化建设、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德育素养。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国际,立足市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求学校规模最大,但求每个孩子受益最大,不求学校设施最优,但求每个孩子得到最优;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要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贯彻和实施。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实现四化学校。即办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名师化、科学管理信息化、绿色校园文明化。师资队伍建立是四化学校的核心,明确对教师的人性化评价:爱自己的孩子是好人,爱自已的孩子更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能把基础好的孩子培养成才是好老师,能把基础差的孩子培养成才的是名师。能把没有基础的孩子培养成才的是超常老师;把责任推给学生的不是老师,把责任揽给自己的是合格老师,把责任变成师生共识的是优秀老师;照本宣科的不是老师,能讲授知识的是合格老师,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知识的是优秀老师;只会讲课,不会管理的是教员,能讲课又会管理的是教师,讲课优秀且管理优秀的是优秀教师。

学校的工作方针:狠抓一个“严”字,突出一个“情”字,落实一个“学”字的工作要求;“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的全方位安全管理要求;“先选企业、后建专业、实现三个零距离”(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零距离,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距离)的专业建设要求;把教学权力还给教师,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的选课制度要求。

学校的校训:学习三年、当兵三年、受益终生。学校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把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军旅文化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成长的每天24小时的行走坐卧中去。先学做人,后再做事。

学校的校风:勤奋、求实、团结、拼搏。

学校的校旗:红底黄字,校徽在旗面的左上角,并列书写“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和“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字体为宋体,旗面长宽比例为3:2。学校的校旗教育全体师生,珍爱校旗。大型活动迎、送校旗时,全校师生要向校旗敬礼。

学校的校徽:由综合中专的拼音字母缩写和一本打开的书,以及齿轮、麦穗、枪的模型组成,象征着综合人勤奋学习,永不自满,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中,培养出祖国各条战线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校的校歌是《希望之歌》。歌词内容:“一身绿色的戎装,心怀未来的希望,学习三年当兵三年,受益终生,永记心上;我们展开雄鹰翅膀,穿越迷雾飞翔远方,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响亮校训牢记不忘;啊!大连综合中专(高中)是我们美丽的绿色梦想,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我们永远为你争光。这里是知识的海洋,师生共同扬帆远航,腾飞的理想,成才的希望,为我们谱写壮丽的篇章;啊!大连综合中专(高中)是我们美丽的绿色梦想,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我们永远为你争光”。学校要求全校师生都要学会唱校歌;每周升旗仪式以校歌为主题曲;每年七一大合唱为必唱歌曲。

学校创办了《腾飞》校刊,成立《腾飞》杂志编委会,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担任编委会主任,由校刊编辑管理工作项目责任人担任执行主编。编委会成员在教师和学生中选拔具有文字能力、排版能力和热衷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人员担任。组成学生记者团。每个班级、每个教研组每期至少投稿2篇。每个教职工每年至少投稿4篇。每年按投稿率和采用率予以奖励,未完成任务不能参加各种先进的评选。

学校的思想教育核心是“四爱”教育。即爱祖国、爱集体、爱父母、爱自己。围绕“四爱”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每天做感恩手语操;每年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为父母献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四五”清明节祭奠先烈仪式;“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成人宣誓仪式;“七一”歌颂党大合唱;教师节给老师的第一声问候;“一二九”纪念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进行禁毒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教育、法制教育等。

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辞旧迎新活动、“花好月圆”仲秋篝火晚会、秋季趣味运动会、校园“文明风采”大赛、书法、绘画、歌咏、摄影摄像、演讲等比赛。

学校的校园文化设施有文化长廊、名人雕塑、雷锋主题公园、标语牌、展板、墙壁画及名言警句等。校园文化建设有专人负责,教育全校师生爱护文化设施,并及时进行维护,对宣传内容定期更换。班级板报每月或重大纪念日之前更换一次,并定期组织评比。

保护学校的环境,做到安静、整洁、文明、有序。学校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35%。校园内无裸露泥土、各种植物茂盛并修剪美观。校园内无垃圾,无杂草,无污染。学校内严禁吸烟、严禁随地吐痰、严禁大声喧哗、严禁吃零食等各种不文明行为。

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为主题,在开学第一天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制作主题板报,加强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理解和掌握。学校利用“文明风采”比赛契机,发挥“好学多问肯钻研”的精神,举行书法作品、技能展示比赛等;学校长期聘请辛寨子副所长、干警为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在开学第一天到校巡查,加强学生“珍爱生命保安全”的防范意识,将《将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贯彻到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当中。

学校将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与抚顺雷锋连联谊,在校内成立雷锋班,聘请第十八任雷锋班班长赵宏光政委、雷锋将军冷宽、李光祥等作为学校德育辅导员,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综合素质。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师生呈现出很多学雷锋典型。学校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理委员会召开全国学雷锋现场会议,授予“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和“全国学雷锋楷模学校”,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授予“渤海雷锋文化论坛”和“校园雷锋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驻会单位。学校雷锋工作室每月组织班级学雷锋活动,定期更换雷锋网内容,订购了4本学雷锋书籍。学生在学雷锋教育中成效明显,在今年1月,以“新疆女孩来连丢手机失而复得”为主题,在半岛晨报、大连晚报、腾讯网、搜狐网、V眼看大连、经济丰富新闻网等多家大型主流报刊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报道,宣扬学校学生将购买的二手手机无偿归还失主的学雷锋事迹。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每周发生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表扬,树立学雷锋典型。

3、社团活动、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等方面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军事化管理模式,增加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新学期素质培养目标,如组织文学鉴赏类社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明上网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实效。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有本事的好青年”征文演讲活动,推进“四爱”主题教育可视化,开创德育新时空。学校利用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等对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爱自己”的四爱教育,每天做2次《感恩的心》感恩操,利用班会、板报的形式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结合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养成积极、乐观、进步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加强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德育过程的培养,每学期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学生成长手册》,高中学生详细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专学生期末成绩将日常量化考核做为过程性评价重点,切实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立德树人总体要求,2018年大连教育学院开展了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研究工作。我校团委及特色教学管理部门积极响应并切实行动,创新开展“立德树人,美育同行”活动,我校建校二十六年以来,一直注重管理育人和文化育人,办学成果显著。10月13日-10月24日,校团委书记王霄老师的“指间胸臆”王霄先生书画作品展,在全市金三角艺术馆展出,同时转发公众号、《新商报》等在线上线下媒体,引起社会各届广泛关注与师生好评。11月27日下午,大连市德育一体化典型经验总结与推广(美术学科教学观摩)工作在我校举行。王婧宇老师承担的《藏书票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将德育与版画创作紧密结合,出色回答了“绘画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作为省、市经典课例进行展示。当天,大连教育学院高中、中专、初中、小学艺体学科教研员,大连二中、三中、五中、十三中、十五中等各兄弟学校艺体学科骨干教师代表和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齐聚观摩课课堂,深入研究“大、中、小、幼”各学段德育一体化和德育美育相互融合渗透的理念及方法。

(六)党建情况

2018年,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创先争优”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1、着力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学校党支部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⑴坚持理论学习制度。持续深入地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本学年召开专题学习活动15次,学习笔记达30多页,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有效提升。

⑵创新学习形式。党支部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作为首要的、长期的、重大的政治任务,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宣讲,讲党课,定期在党员中开展理论知识测试。创新和丰富党日活动形式内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邹碧华》等专题教育片,参观旅顺万忠墓;开展“学党章、背誓词、忆初心,争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党员摄影大赛、书法大赛、“歌唱祖国党在心中”大合唱比赛、“重温入党初心明确未来方向”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体验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党日教育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

⑷加强党员QQ群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切实履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一岗双责。

2、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工作保障。学校党支部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甘井子教育局党委各项工作要求,统筹规划学校党建工作,认真研究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⑴健全党支部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

⑵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明确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职责,推进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

⑶组织完善党组织、党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各类信息按时汇总并报上级党委。

⑷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培养了5名入党积极分子。

3、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党员的品德修养。学校党支部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列入2018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制定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党支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师大时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学习省、市、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把培育高尚师德放在首要位置。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首要内容。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讲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的品德修养。

4、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促进健康发展。学校党支部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作风的要求,做到勤政廉洁。改进思想作风,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做到求真务实,勤勉高效;改进生活作风,做到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⑴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

⑵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⑶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巩固行风建设成果。

⑷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党员队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本年度,党支部拓宽教育的渠道,挖掘教育的深度,积极为党员创造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的机会,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5、着力加强民主管理努力推进依法治校。

⑴进一步推行党务、校务公开。发挥全体教职工参与管理、民主治校的作用,增强学校管理工作透明度。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决定,都要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行政集体研究决定,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

⑵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好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不良风气,规范党员言行,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任务

⑴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现有七个专业,其中通信运营服务、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技术专业是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在示范校建设中,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原来设有平面方向和立体方向两个人才培养方向,在专家的建议下,在2013年将平面方向改成动漫方向,并且在专业核心课中增加了CAD课程,将立体方向改成办公自动化方向,专业核心课程加入办公自动化课程。2017年后,按上级要求,专业中不再设方向课程,以技术为核心设计课程,在专家的建议下,该专业的技术中增加了3D技术,并开设了3D打印课程。学校的机电技术专业在2013年以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偏于机械与电子,只开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课程,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明确了以培养现代智能制造业的操作、装配、维修急需人才为主,增加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

校企合作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不断增加,近三年来,就业学生的就业率已达99%,就业的对口率达到80%,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⑵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在专家的指导下,老师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采用工学结合任务导向、实训主导的教学模式,按照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中,学校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紧密对接,以行业分工和技术标准为依据,按照项目的制作流程和顺序进行开发,同时,企业派出优秀项目团队全程参与和进行技术把关,并提供具体项目。形成了由学校教师、企业项目经理或主管共同完成课程开发框架,由一人或多人执笔,全员共同修订的课程开发团队及办法。在示范校建设期间,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共开发9门精品课程,10门特色课程,形成教学资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PLC自动控制技术》《钳工工艺》《电工电子50例》4门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了《Flash动画任务教程》和《办公实用技能案例教程》2门精品课程和《3Ds Max三维动画设计》《Maya动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素描与速写》《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后期制作》《Dreamweaver网页模板任务教程》《AutoCAD机械制图》《Auto建筑制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10门优质核心课程;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建设了《通信运营服务应用实务》精品课程。

⑶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校企合作全面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素质和能力,先后培养了11名专业带头人。通过采取课程建设和校企服务等措施,培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提升其在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中的能力,使骨干教师能主持课程研究,参加企业的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三年中,共培养骨干教师17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6人。在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252人才工程”评选中,我校被评为全市领军人物2人、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8人。

针对学校绝大多数教师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进校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实际情况,校企合作加强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组织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并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实践。三年来,共组织教师2310人次到企业实训。在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学校还与长春合心机械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了对全省教师的智能制造技术的培训,这是辽宁省教育厅第一次将全省教师培训的任务交给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完成。其主要依据就是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精心策划此次培训,请德国制造业专家给教师上课,得到了参加培训教师的高度评价。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加强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采用了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并参与各项生产项目的研发,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完成,学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达到了95%。

根据市教育局《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要求,校企合作完善优化兼职教师结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制定了企业兼职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的聘用方案,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队伍,发挥了企业兼职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在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三年来,学校共聘任企业兼职教师49人。聘请高校和行业专家24人。在实践教学中,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紧密合作,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2018年,长春合心机械有限公司的苏洪振和学校机电技术专业教师祝智铭共同组织的特色示范课,获得了大连市特色示范课堂一等奖。

⑷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校企紧密合作完成了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三年中,在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5个,校外实训基地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建立的。在校外实训基地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完成了教科书排版、企业宣传片制作、大连港大型船体建造动画演示制作、大连汇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创三维写实动画《决战摩加迪沙》制作等生产项目。

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了9个校内实训基地,除2005年与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商务日语校内实训基地外,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机电技术专业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内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哑铃智能制造生产线体、汽车天窗曲率智能检测线体、立体仓储与智能搬运分捡设备、精益生产实训室等,其中企业投资300万元。不仅满足了我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还对大连海洋大学、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师生进行培训;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也为实训基地投入自动化包装线、四自由度飞行模拟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实训装置等,并组织学生完成了大连轻工学校、电子学校、交通技师学院的自动化生产装备装配和调试任务;通信运营服务专业与北京新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连中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学校投入100余万元与大连明佳智能装配有限公司建立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内机械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共同建立了国际青少年夏令营实训基地;建筑装饰专业与大连居联装饰有限公司建立了模型设计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吉林纪元时空动漫游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开发了数字动画生产工艺流程系统,用于动画制作项目中的流程建立、任务建立、文件管理、进度管理、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等高灵活度的管理;由大连东锐软件公司提供了动作捕捉分析系统,采用了国内流行的、操作相对简单的光学式运动捕捉系统,使学生能尽快掌握运用计算机识别和处理三维空间坐标的数据技术,并在动画制作中应用。

目前为止,每个专业都有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保证了实习实训的课程开设达到100%。

⑸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研发取得可喜成果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了研发中心,将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管理性和经营性问题作为主要研究项目,并将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案例,使学校教育更加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针对通信运营服务人才培养需要规范化、数字化的实际,以设在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与北京宝之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服务外包岗位能力测评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找差距,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满足企业选拔人才的需要。

机电技术专业与长春合心机械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德合心教育大连技术研发中心”,并以企业为主导,研制了汽车天窗曲率测量软件,工业机器人本体和曲率检测软件系统,研发的汽车天窗曲率检测线体,已在生产中投入使用,并获得国家专利。曲率测量装置已成为教学项目,2018年校企合作完成的哑铃智能制造生产线,已申请国家专利,正在审批当中。

学校与大连爱丁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预备员工测评系统”。坚持以岗位能力为特点,以企业的需求为项目标准,把各种数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量化,改变传统的平台方法和手段,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学生与用人单位标准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培养,在评价系统中,还建设了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人员面试方法资源库等,让学生掌握各种环境下的应对能力,提高就业率,保证了企业的用人标准。

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养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有效实现形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师傅的亲身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从2005年开始,就与大连杰作商务询问有限公司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零距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的零距离,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学生入校就入岗,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需要开发校本课程,企业的业务就是教学的实训任务,校企双方建立预备员工制度,学生在二年级下半年开始就由师傅带领,进行顶岗实训,合格者被聘为“预备员工”,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合作以来已经为企业培养了1005名专业学生,其中49名学生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学校也因此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107所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试点单位。我校的机电技术专业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在2017年被批准为大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我国高科技创新企业,也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经过一年的努力,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在2018年被批准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大连德业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被批准作为大连市的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除了以上工作外,学校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大连明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也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工作。

在试点工作中,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学徒制计划,在专业教学的第四、第五学期计划中,设置了生产性实训课程,生产性实训课程时间达450-510学时。学生在实训中分成小组,由师傅进行实地指导,每个学生与师傅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徒弟与师傅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学会的技术。企业也对师徒提出相应的需求和考核。目前,试点工作仍在继续深入探索中。

3、校企合作加强对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德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⑴2016年学校制定了《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工匠精神方案》,并征求了第七届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意见,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实施。根据方案的要求,学生从入校开始,在军训期间就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安排所有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

⑵以专业为单位开设“工匠精神”大讲堂,聘请企业的经理、专家和技术能手到校给学生开设讲座。为了通过“工匠精神”大讲堂活动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受到教育,学校的德育教师还编辑了我国古、今工匠精神人物事迹。

⑶开展“综合之星”活动。由企业和高校推荐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并向学弟学妹传授继承工匠精神体会和技艺。“综合之星”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学校今年开展9次“综合之星”活动,邀请14名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在校学生讲述学习及工作历程,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良好品格。

⑷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由企业提供平台和生产实训项目,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亲自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017-2018年,先后举办了2次O2O电商平台创新实践活动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5)互动字制作生产任务。由企业对学生的活动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了校企共同育人的目标。

⑸通过开展学徒制,加强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工作。制定校企共育的实习实训德育工作目标与考评办法,将学生的劳动态度、协作精神、生产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不断的提高职业素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⑹企业投入建设精益生产实训基地,对师生进行企业管理培训。为了培养师生掌握企业的精益生产理念,掌握企业7S生产管理标准操作,长春合心机械有限公司投资20余万元在我校建立了精益道场,并派长春第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培训师到我校对师生进行培训。

⑺校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每个学生入校时就开始使用《成长手册》,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把人生的理想目标规划到每个学期的具体实践中,不仅接受老师、同学、家长、朋友的评价,还要接受师傅的评价。

⑻把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军旅文化与学校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用雷锋精神育人取得了突出成效。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方法,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我军的优良作风训练学生,用雷锋精神感染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身心上达到知行合一。德育不能仅仅靠说教,学校要营造环境,让学生心灵体验,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校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学雷锋组织,设立学雷锋工作项目,明确学雷锋工作细则,使学雷锋由行动一阵风,活动一个月,变为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承担了全国雷锋网编辑工作,成立了雷锋网工作室,在全国学雷锋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⑼校企共同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企业骨干队伍的建设。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为企业员工提升综合素质服务。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服从意识和执行力,每年都组织企业的骨干员工到学校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并通过训练加深校企之间的了解,培养校企双方骨干员工之间的感情,奠定了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的合作培训,共为企业培训骨干员工百余人。2018年,学校为鞍山市税务局培养骨干员工60人,经过20天的系统培训,该局在辽宁省税务人员的技能比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

由于校企共同合作育人,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年以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取得市级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商务日语专业取得市级计算器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计算机应用专业取得市级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四等奖1人。学校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取得一等奖2人,二等奖12人,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4、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用工匠精神建立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我校总结了建校以来的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认真的进行了规章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中,不仅做到了有法可依,而且以工匠精神研究现代学校的管理特点,制定了学校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依法治校》《管理规定》《工作细则》和《办事程序》,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特别是在制度建设中,设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包括专业设置、选择合作企业、校企合作管理、工学结合管理、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和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使校企合作得到强有利的保障。

在校企合作制度中本着“就业导向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先选企业,后建专业的原则”,明确选择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就业条件、生源条件、师资条件、实训条件、校内实习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实训条件、教材开发条件和评价条件。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要确定专业开发意向,建立以校长、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计划管理工作项目责任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高校的相邻相近专业的教师与研发人员、行业协会代表、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开发团队。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后,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专业及专业计划。制定科学的专业评价标准,组织学校自评,邀请企业、专家及社会社团进行评价,校长组织人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的意见,形成方案,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选择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包括:企业有经营的合法手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企业领导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企业具有与学校合作的诚意,企业具有与学校合作的能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校企合作管理包括校企联席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对校内合作企业管理、设备管理、水电管理、成本管理、校外合作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工学结合管理主要是计划管理、学生管理和就业管理。

按照校企合作制度,学校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集非标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焊接工艺装备、焊接夹具、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检具、精密模具等设计研发、制造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2012年10月通过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执委单位,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企业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依托,打造全新校企合作模式,2015年与我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智能化人才。企业与我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投入立体仓储、智能搬运、视觉检测、智能分拣生产线,选聘工程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保证了生产性实训课程的开展。企业是教育部命名的“优秀校企合作企业”,连续三年承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受到部委领导、专家一致好评。企业拥有自主开发100多项专利技术成果,拥有多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与攻关项目,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学校与企业又共同成立中德合心教育大连技术研发中心,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深入合作的平台。研发中心通过研发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也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通过校企双方合作研发项目,加深双方的了解,包括各自的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对方的需求等。教师通过研发工作,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本专业的行业前沿信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研发中心成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桥梁,为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挥了作用。研发中心的生产、实验设备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其中,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建立研发室,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为教师在学校内的实践研究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合作企业负责提供研发项目和研发必须的专用设备,提供教师下企业研修的实践场地。

(二)学生实习情况

1、学校组织管理实习基本情况。

学校各专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释义和《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制定详细的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师徒协议,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实习率达到100%。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部分管理经验及感受,修订《学生实习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手册(2.0版),对日后开展相关实习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⑴实习单位遴选及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学校从建校以来,坚持“面向国际,立足市场,自我发展,科学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形成了“教育理念国际化,科学管理军事化,人才培养社会化”的独特模式。提出了“先选企业,后建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方针,实施了“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在对各种形式的校企模式探索中,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零距离,学生和企业员工零距离”。

学校坚持原则选准企业,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学校确定了选择合作企业的三个原则:原则一: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必须与学校的相关专业建设紧密相连,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有利于对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原则二:必须是盈利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实训基地;必须是本行业的骨干企业,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技术、好师资和实用教材;必须能够解决合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原则三:必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法守法,行为规范,能够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以育人为先,以学生为重,确保学生安全、实习时间、劳动报酬。

深入研究各专业的技术内涵,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根据企业的业务编写实训教材,制定对学生培训的计划与标准,使专业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按照校企合作规定的教学计划,学生在校期间经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实践过程,完全达到顶岗实习标准,在实习期间按照实习奖励办法获得奖励金和顶岗实习报酬,毕业时即成为企业骨干。学校与企业规模实现了同步发展。最终形成校中设企,“双元”培养人才机制。

⑵实习过程管理与实习成果评价工作。

①实习过程管理工作。

学生的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列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专业性质不同,安排认识、跟岗实习的开始学期和学时数,每学期不低于周12学时,不高于周30学时,将企业的生产任务项目对接到学校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有效的完成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项目。第6学期为集中顶岗实习。每年1月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洽谈会,与企业共同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为6个月。

学校选择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主要安排在与学校有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生产项目符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无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切身利益。

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由学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实施前,与企业签订协议,与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落实学生具体生产任务、工作环境、安全措施、食宿条件、人身保险、劳动报酬等。顶岗实习的全过程有指派的专人带队,建立顶岗实习日志、月总结、实习总报告。顶岗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全面总结,并认定实习成绩。

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进行顶岗实习时,事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申请包括单位名称、性质、顶岗实习的具体形式、内容、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的措施、安全保障等。经学校批准后,与学校签订自主顶岗实习协议。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提交顶岗实习所需的所有资料和成绩认定。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校企合作开设的课程,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徒的对象主要是二、三年级的学生,其中二年级的学生是跟岗实习,三年级实行完整的学徒制计划,即顶岗实习。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第四、五学期,设置了生产性实训课程,例如机电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汽车天窗智能检测生产线和立体仓储、搬运分拣智能生产线操作等。

二年级在跟岗实习过程中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一名师傅进行实训指导。三年级实行学徒制,第一学期由校企双方对能够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实行预备员工制,签订师徒协议,师徒协议中明确师徒共同要完成的生产任务和徒弟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首先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对无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组成生产小组,指派一名师傅与组内全体学生,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小组要和师傅学会的生产技术,达到独立操作能力后,再按照预备员工制度签订师徒协议。同时,学校与企业、学生及家长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企业按照师徒协议安排技术人员面对每一名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学校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②实习成果评价。

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形成机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市场调研,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供顶岗式实习岗位,与大连杰作商务咨询务有限公司、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大华中天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明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大连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越洋物语(大连)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大连九创装饰有限公司、大连爱丽思集团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顶岗实习作以强有力的支撑。

⑶实习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大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大连市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学生实习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实习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学生实习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住宿制度”、“顶岗实习请销假制度”、“顶岗实习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学生实习工作安全管理规定”,在学生顶岗实习前组织全校性的实习安全讲座及主题班会,并与学生及其监护人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及顶岗实习安全约定。学生赴实习企业报到后,与企业共同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开展实习安全工作跟踪管理,实习期间学生工作、生活动态及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不间断。从而确保学生实习全过程的安全性。

2、实习制度建设情况:

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实习质量管理要求,共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管理制度主要以:

⑴制定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其职能责任与范围,如“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及安全管理规定”。

⑵实习指导教师,制定其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等。如“实习实训教师管理”。

⑶实习学生,制定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成绩评定等管理方法。

⑷企业方面,有关企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与企业共同协商后共同起草。

⑸学生家长角度,与家长代表共同起草学生实习家长指导方案。

学校形成实习实训计划管理、实习实训教师管理、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及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学生实习安全制度、校企共育实习实训德育工作目标与考评办法、校企合作制度,包括专业设置、选择合作企业、校企合作管理、工学结合管理、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企业投资管理等,保障了学生实习顺利开展。

3、实习工作创新点。

⑴实行预备员工制。

预备员工制是订单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也是顶岗实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进入第5学期时,具有完成企业顶岗生产任务能力时,经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学校与企业审查合格后,与其签订预备员工三方协议。

签订预备员工三方协议后,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学生和企业预备员工双重身份,以企业的生产任务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完成生产任务时,享有和员工同等的劳动报酬。毕业时,企业优先录入。

明确预备员工条件:①完成学校理论学习内容90%以上,考核在良好以上。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实习实践任务,成绩在良好以上。③在学生量化考核中,各学期平均分在85分以上。④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完成企业交给的生产任务,能够胜任。⑤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理念,有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的愿望。⑥企业愿意接收学生,有培养学生成为正式员工的计划。

形成科学的预备员工选拔办法。①企业提出预备员工需求数量、具体条件,以及对预备员工的培养方案。②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申请。学校对申请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并将审查结果提交给企业。③企业根据学校的审查结果和需求,提出预选预备员工。④召开校企合作会议,共同审批。⑤学校组织学生与企业签订预备员工三方协议。⑥召开预备员工大会,由企业颁发预备员工证书。⑦学生毕业时,经企业考核合格者,与企业签订正式聘用劳动合同,转为正式员工。

⑵预备员工测评系统。

2015年11月起,学校与大连爱丁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预备员工测评系统。实行预备员工培养模式,是学校在十三年前创新的一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预备员工的选拔条件、选拔程序、选拔后的培养,以及预备员工的利益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制度,存在着许多由于企业的利益化和预备员工的随意性,导致不规范行为,使校企合作受到影响。为了规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能够坚持开展并且不断的深入,学校在建立规章制度体系时,特别设计了校企合作制度。在校企合作制度中,建设了预备员工制度,预备员工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行为,起到了鼓励学生按企业标准规范自我行为和规范企业用人行为的作用。坚持以岗位能力为采分点,以企业的需求为项目标准,把各种数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量化,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手段。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学生与用人单位标准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培养。在评价系统中,还建立了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人员面试方法资源库。根据学生各种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提高就业率。

4、建立学生实习档案。

学校组织专人与各专业管理、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共同按照教育部五部委下达《职业院校实习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为每名学生独立建立实习档案,并在学生实习后整理归档。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2018年我校继续作为大连市装备制造职教集团会员单位,参加集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为集团内成员单位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海洋大学(瓦房店校区)提供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并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018年先后与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各行业企业对学校予以高度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全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信息技术实训基地、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大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学校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具有较强技能水平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的设立、课程设置的优化、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项目教学驱动、学生考级考证、技能和创业培训以及文明风采大赛的组织,各方面为学生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创造条件。2018年共有819名学生获取各类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办公自动化434人;CAD49人;PHOTOSHOP168人;车工、电工91人;日本簿记6人;企业经营管理48人;机器人23人)。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社会服务

2018年,学校组织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中职教师机器人培训、数控车工、电工、办公自动化、PS、CAD、日本簿记等资格证书的培训,年培训819人,其中第二产业类培训114人,第三产业类培训705人。企业经营管理培训48人,每人培训16学时,合计768学时;中职教师机器人培训23人,每人培训56学时,合计1288学时。CAD培训49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3528学时;维修电工和车工培训91人,每人培训144学时,合计13104学时;PS中级培训168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12096学时;办公自动化培训434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31248学时;日本簿记培训6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432学时。总培训学时达62464学时,培训达5205人次。

(三)对口支持

资助学生,打通家校最后一公里。2018年,学校向大连市教育局申请资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8人,每人2000元,共计十七万六千元;申请“寒窗基金”3人,每人2000元,共计六千元。同时,学校积极探索社会企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扶住,与美国昇望企业集团联合设立“美国昇望奖学金”,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人,每人1000元,共计五万元。校长金小河还独自出资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王义勇一万二千元,鼓励其自强不息,顽强上进。正是在金校长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王义勇同学不仅担任了学校学生会干部、国旗班班长等职务,还代表学校取得了大连市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辽宁省中职技能大赛第四名,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优秀奖,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职院校。

学校还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防范于未然。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与每一位学生谈心,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惜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作风。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1、学校政策性资金主要是专项款,学校专款专用,财务监督人员全程跟踪监管。

⑴免学费落实情况:2018年下达2016年免学费指标272.50万元,下达2017年免学费指标128.60万元,下达2018年免学费指标220万元。

⑵助学金落实情况:2018年下达高中政府助学金4.7万元,高中免学杂费0.98万元,助学金0.6万元。

免学费补助资金为财政性资金,学校严格按照相关财政法律法规使用和管理。没有用于基本建设、偿还债务、大型设备购置和校园维修等项目支出和用于不正当招生行为发生,做到专款专用。助学金的使用按照助学金系统审核通过后的明细以学生助学金银行卡灌卡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

2、生均拨款:中专2500元/生.年(2000元/生基础上住宿生上浮25%)

3、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进行项目投入,年初上报预算项目或由财政追加项目,经上级审核通过后下达。

(二)政策措施

2001年,大连市人民政府下发大政发【2001】11号文件,决定对我校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的改革。十七年来,学校不断的探索,逐步建立了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内部管理机制。学校实行了“去中心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撤消了行政机构和行政职务,建立以工作细则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自主用工,很好地解决了职业学校的师资问题,学校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主要是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学校根据《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的文件精神,以学校五年的发展规划为目标,总结学校管理水平和学校发展的良好经验,对学校《依法治校》《管理制度》《工作细则》《办事程序》四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在经过全体教职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建立完整的、科学的、精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学校长年聘请法律顾问,从法律的层面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审核把关,保障学校依法治校。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校企合作发展的深度不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办学体制的限制,校企合作难以向深度发展。2015年4月,学校主办成立了“大连数字媒体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由32家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组成。成立集团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覆盖大连数字媒体产业链的实体集团,将社会各界的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机的整合起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解决校企一体化育人中的具体困难,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机制。实现中职高职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制度和评价标准,完成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办法和学业成绩评定办法与标准。而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集团的目标只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高职课程衔接,建设校企合作制度和评价标准等,但实现社会各界的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机地结合,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迟迟不能深入开展。甚至由于一系列的国家政策的改变,学校与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合作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政策导向不明确,指导意见不具体,无人敢于担责的局面。

(二)招生数量不足限制了专业的发展。学校近三年来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三年共招生480人,其中三年制228人,一年制252人;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年共招生302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三年共招生59人;建筑装饰专业三年共招生95人;通信运营服务专业三年共招生30人;商务日语专业三年共招生47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年共招生62人。在校中专学生768人,在校普通高中生686人。招生困难的原因虽然主要是招生市场混乱,一些学校不顾国家的三令五申,到初中学校“买”学生,也有学校招生组织及方法不利等问题。

(三)校企合作发展不均衡。学校目前有7个专业,校企合作较好的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商务日语、旅游服务与管理,但还有2个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行业、企业的发展调研不够,选择合作企业比较困难等原因。

学校在12月14日召开了第八届校企合作委员会,邀请与学校紧密合作的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到校,研究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聘请与会的企业、行业专家为学校的顾问和委员,分析社会和用人市场对人才需要的条件,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诊断,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学校的办学实力的提升,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2018年12月31日     


版权所有: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张前路76号 邮编:11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