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咨询

  • 15524880899
  • 18698650717
通知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校园资讯-通知公告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2016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作者:李俊鹏  发布时间:2016-12-17 15:04:19 阅读数:11950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2016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于1992年。从2001年开始,学校探索“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办”与“民办”的优势,学校成为法人主体。在办学方向、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校管理、人员聘用、收入分配和学校发展等方面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奠定了现代职业学校的基础。坚持“不求学校规模最大,但求学生受益最佳”的原则。根据大连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确立学校发展规模。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现有在校生三千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共85787平方米,资产总计8972.26万元。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绿化到位,辅助设施配置齐全,充分满足广大师生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生活住宿和体育锻炼的需求,学生活动、人行步道和校园车行道完全分开,确保校园安全。

(二)学生情况

2016年学校共招收774名学生,在校生2011人,2016届毕业生1957人。

2016年维修电工培训20人,每人培训144学时,合计2880学时。数控车工培训115人,每人培训144学时,合计16560学时。办公自动化培训369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26568学时。CAD培训117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8424学时。PS培训279人,每人培训72学时,合计20080学。总培训学时达74520学时,培训达6210人次。(每人次按12学时计算)。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165人,生师比为12:1,其中双师型教师149人,占教师总数90.3%。兼职教师40人,占教师总数24.2%。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5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94.5%,高级职称39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23.6%。

(四)设施设备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总值2300余万元,建设有88个校内实训室,设实训工位数1864个。生均建筑面积41.63平方米,生均设备值1.174万元,生均实训工位0.95个。

2016年在原有馆藏图书的基础上采购图书2353册价值7万7千余元。现我校生均纸质图书32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齐开足德育课,国学常识课、历史课等;学校二十年如一日的军事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8%,其中语文为99%、数学为98%、英语98%及德育99%;有序开展技能训练,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中级资格证考核合格率98%以上,。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坚持“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7.79%,注重学业水平监控,学生毕业率达100%。

(二)在校体验

为了配合素质化教育,进行了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等调查,本次调研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对象以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为主。总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0份,回收率为98%。具体情况如下:理论学习满意度达96.8%,专业学习满意度达98%,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7.1%,校园文化和社团满意度达100%,生活满意度达98%,校园安全满意度达100%。通过电话回访,随机调查100名毕业生,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达97%。

2016年在校生人数2011人,我校开设学生社团45个。学校为每个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提供了活动时间与场地。学生在校三年,根据个人爱好特长,每学期可申报参加1-2门的社团活动,学生对自己选择参与的社团活动满意度100%。

(三)资助情况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84号)、《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110号)的文件。根据以上文件规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免学费对象为全体中职学生,每生每年2880元。取得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

享受国家免学费情况。中专2014级学生人数为332人,2015级为354人,2016级为535人(其中一年制238人),共计1221人,金额总计351.648万元。

享受国家助学金情况。中专2015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为51人,2016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为46人,共计97人。高中2014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为9人,2015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为20人,2016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为27人,共计56人。金额总计30.6万元。

为了确保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能够执行国家规定不走样,学校规定了严格的发放程序,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由学生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财务监督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会议,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制定学校相关的制度及工作流程。

(四)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为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后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爱丽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大连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大连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大连海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爱丁数码产品有限公司、上海皮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乐嘉世纪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大连长江广场有限公司日航饭店、大连东易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申士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247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2016年学校与大连爱丁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预备员工测评系统”。在学生步入职场前,评价综合实力,便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实现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1月11日,学校举行2016届毕业生专场人才招聘会。盘起工业集团公司、大连海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上海三菱电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明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大连日航饭店、大连贝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近50家大中型企业提供1000余个工作岗位,学校参加顶岗实习的300余名学生参加了现场招聘会。整个招聘程序是学生通过学校网站的单位招聘信息进行意向报名,各专业在择优的原则下进行推荐,经过企业现场面试双方达成用工意向后,由学校统一到企业上岗。当天学生与企业签约率高达98%,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还对该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坚持以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为原则,与省内外280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使学校办学长期保持着“出口旺,入口畅”的良性循环。

2016年学校毕业生1957人,就业率达99.1%,比上一年度增加0.8%;对口就业率87.3%,比上一年度增加3.1%;初始月薪不低于1800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2.5%。其中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71人,对口就业61人,初始月薪不低于1800元;机电专业毕业生622人,对口就业560人,初始月薪不低于1800元;计算机专业毕业生537人,对口就业469人,初始月薪不低于1900元;通信专业毕业生612人,对口就业528人,初始月薪不低于1700元;建筑专业毕业生39 人,对口就业30人,初始月薪不低于1800元;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28人,对口就业21人,初始月薪不低于1800元;旅游专业毕业生48人,对口就业39人,初始月薪不低于1800元。在全部毕业生中,有226人升入高等院校深造。

我校始终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特点开展就业指导,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始终坚持 “全心全意为学生,千方百计为就业”的宗旨,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得力的就业措施,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尽可能地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就业工作成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职业发展

学生在校期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邀请优秀创业或在工作岗位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到校进行交流,学生能充分认识就业,了解首次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各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能很快的融入到工作环境中,虚心向老员工学习,有些同学很快得到企业的认可,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做一些管理工作。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本年度继续保持原有的八个专业(计算机应用、商务日语、旅游服务与管理、通信运营服务、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建筑装饰)。其中计算机应用、通信运营服务、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商务日语两个专业是辽宁省重点专业。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大连市教委等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并执行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执行中职 “2.5+0.5”的规范要求。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每年重点在专业培养专门化方向、职业能力和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建设等方面进行滚动式调整。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稳步推进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作为大连市公共基础课改革的试点学校,学校对文化基础课全学科进行了改革,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语)、德育、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历史、国学常识等,开发了《美术鉴赏》、《机电专业英语小词典》等12门公共基础课校本教材。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行导学案、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评价方法,实行周考、月考等方式,采用“心由学”等评价软件,利用大数据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教学。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已建设《通信运营服务应用实务》、《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FLSAH动画制作任务教程》等14门精品课程,《自动化控制技术》、《语言交流技巧与应用》、《3DMax动画制作》等20门核心课程和开发了《经济酒店一本通》、《钳工工艺》等33门(含公共基础课)校本教材。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算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信运营服务专业采用“分段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专业采用“企业生产项目与教学实训项目一体化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技术专业,根据工业4.0的发展趋势和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制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建设有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校内运营型经济适用酒店实训基地、大连杰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上海皮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国防教育实训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学校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旅(大连)国际旅行社、大连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大连爱丁数码产品有限公司、上海皮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连海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东锐软件有限公司、大连奥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伽南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汇众数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耐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大连创一人才咨询有限公司、大连震达传媒有限公司、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五太维资讯有限公司、大连长江广场有限公司日航饭店、大连富丽华大酒店、大连国际商贸大厦有限公司瑞诗酒店、大连九州饭店有限公司、大连明朗商贸有限公司等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2016年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坚持执行“分段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100%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实训课程开设率100%,实训室使用率达到95%以上,与大连国旅共建校内实训基地100坐席,目前,学校与大连震达传媒有限公司、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现代商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大连创一人才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共建10人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良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多名合格毕业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派两名同志到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实践,带回企业的管理理念、专业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训练方法。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团队力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同时开展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日韩旅游线路营销,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现有80%学生可以上线接打电话,为旅行社客户服务,实训效果良好。

计算机应用专业坚持以“企业生产项目与教学实训项目一体化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大连汇众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海文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实训岗位100个。根据岗位技能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能力培养,企业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实训的生产项目进行安排,选派最优秀的员工做指导,使学生在实训中尽快达到生产项目的标准。专业建设将市场动态发展作为专业建设根本,以三维游戏动漫为核心,开课了三维动漫、三维游戏、3D打印等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

机电技术专业坚持“为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工业4.0的发展趋势和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在国内知名企业和国家级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赢共建,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以四大岗位群和四大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和以社会职业资格认定为主的评价方法。创新市场调研模式,先后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明佳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深入企业面谈、电话访问等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组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聘请行业、企业、高校等专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形成《企业访问记录及行业分析报告》、《专业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赢共建,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功能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电工电子50例》《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钳工工艺图解》等基于典型工作案例的校本教材,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了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

建筑装饰专业以“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建筑装饰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员、预算员、质检员和监理员。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装饰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PS证、办公自动化上岗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美术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构成艺术实训、房屋构造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表现技法实训、室内设计实训、装饰施工实训、装饰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制图与识图》和《美术》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装饰CAD》和《构成艺术》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民用建筑构造与装饰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装饰表现技法》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装饰施工技术》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装饰预决算》、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参与实践生产,带回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生产性实训课程师资力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以生产项目形式对面临就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坚持执行“理实一体化”、“师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把教室放在车间,生产项目引入课堂。实现专业课100%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实训课程开设率100%,实训设备使用率达到100%。与大连明佳智能装配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实训岗位50。目前,学校与长春合心机械、大连电机集团、大连爱丽思集团、盘起工业、大连中村精密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良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多名合格毕业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派4名同志到长春合心机械有限公司和大连明佳智能装配有限公司实践,带回企业的管理理念、专业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训练方法。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团队力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同时开展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二氧化碳致裂器的生产与组装,以师父带徒弟的实训方式,学生进行实践,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实训效果良好。

学校根据教育局教材征订会议精神,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教材,并在指定的书店进行采购。学校遵循“一教一辅”的征订原则,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的要求征订;部分基础教材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征订,专业教材均选用省教育厅推荐目录中教材。学校选用教材前先与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沟通,公示征订教材教辅目录三天,征求学生意见,并选择教材教辅。对有意见的教材教辅实行一票否决制,2016年度选用专业教材、基础教材、校本教材共计118种。

(三)教师培养培训

2016年共有252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其中,参加市级培训50人次。学校邀请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企业运营管理总监、生产改进负责人对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精益道场的培训;邀请北京宝之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CEO、市场总监对全校职工进行通信运营服务技术培训;选派教师参加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跨境电子商务师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便进一步提供“互联网+”的实训课质量和引进电商营运项目;聘请市教科所高级专家每月到校对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能力提升的培训;对全体机电技术专业教师进行“CAXA”和“智能制造理实一体化”技术培训;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到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学校“以赛促教”,为了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先后组织了全校教师微课比赛、公开课比赛、论文比赛等,并推选优秀参赛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市公开课比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7人;省级微课比赛二等奖3人;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去中心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方面设置教学计划与大纲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考务管理等管理岗位,在教学管理上对校长直接负责。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实施计划管理。除不定期检查外,在期中和期末均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周对周考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月考等工作进行检查,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按照规范程序编制了课程标准。教学课程的开设做到了开足开齐,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均采用上级规定的教材,专业课程均选用省教育厅推荐目录中教材。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并重视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开发了包括音像、光碟、课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满足了教学需要。

2.学生管理。学校始终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定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健康安全等系列教育班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6次,及时将上级部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家长,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自觉性。在2016年6月,经民意投票选举,市教育局推荐,市禁毒办研究决定,授予学校“大连市禁毒工作十佳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加强了学生在校时的常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值班教师,从学生起床到晚就寝,抓纪律,抓学习、抓安全,抓卫生,对学生及各班级严格实行量化、细化管理。

为完善家校联动管理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每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主任每月都对市内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达到了预期目标,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总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

3.财务管理。学校预算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财政局相关要求,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各项收支情况。学校取得的收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要求,没有违规出租资产、违规办学、违规培训、违规招生等行为取得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要按物价部门批准的项目和标准执行。学校的支出严格执行预算,无预算、超预算的项目不予支付。

4.后勤管理。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对参与者进行有效分工和组合,是取得工作成效的前提和条件。根据工作细则要求、人员素质及技术技能等情况作综合考虑,对后勤人员作合理的工作分工,做到有岗必有人,事事有人做。明确职责范围,使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覆盖所有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以体现领导者的责任。有岗必有责。

由人治到法治,逐步消除管理上的不良惯性,建立健全制度化管理模式。实行制度化管理,目的是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准则,营造健康有序稳定的管理环境,制定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财务审批制度,物品采购制度等等,严格做到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范化的程序过程,堵住了工作中的漏洞,完善了工作流程,创设了健康有序的工作机制,更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5.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由各管理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全面负责校园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建立健全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等工作,提高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较好的组织领导作用,使各类事件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

学校和教职工层层签订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将安全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各类安全预案。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使门卫值班、巡逻、传染病防控、消防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要求更具体化、细致化。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消防、防震疏散演习,通过消防演习增强了学生的消防意识,使学生学会了自救逃生技能。

学校邀请大连市消防培训中心给学生举行防火安全教育讲座,请大连市中山交警大队、辛寨子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来校举行交通安全、遵纪守法教育讲座等。在狠抓安全管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防止人为安全事故发生。利用每周五课间操时间,统一组织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安全教育。通过讲解、演示和培训,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教育。通过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利用黑板报、张贴警示标语、校园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安全常识。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安全常识,通过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月、防灾减灾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溺水、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综合治理工作意识,先后组织开展了法治教育宣传、反恐防爆、抵制校园欺凌、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那些固定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给家长一封信》,提示家长假期中关注学生安全和遵纪守法。带队教师对实习学生全程监护,并与实习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增强安全意识。组织师生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查找,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立长期的警民共建关系。派出所将警务工作站建在学校门岗,聘请辛寨子派出所副所长牟峰为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进行法制教育与宣传,保证学校周边治安秩序。

加强值班工作人员管理。明确岗位要求,落实岗位细则。建校24年来,校长一直住在学校以校为家,每天下班后,安排十余名教职工在学校值班,组织学生晚自习和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保卫人员坚持24小时在校园治安巡逻,这一值班值勤制度,在应对突发事件、校园常规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月第一周星期二上午,作为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日。由校长组织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全校大检查,查找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并立即整改。学校的每一个细小的不安全隐患都逃不过教职工的眼睛,我们都能及时地发现、及时地处理或向上级报告。

6.科研管理。

今年学校共有4个省级课题结题;1个省级课题申请成绩正在研究;20个校级课题立项研究。学校与全国教育核心刊物合作,参加该刊物举办的全国大型论坛,校长承担常务理事,并发表论文。全校教师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6篇,获奖论文10篇。学校印制教师论文集作为教科研成果进行经验交流。

7.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实行工作项目负责制,去中心化管理机制。全校共设工作项目101个,每个教职工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竞聘上岗。在队伍建设中,注重管理队伍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加强管理队伍的能力提升培训,近两年共计培训管理人员78人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倡导管理人员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成为师生表率的风尚。具体表现在:学习领先、开拓领先、奉献领先、业务领先。管理人员人人能深入第一线上课、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研讨、教科研及其它活动中都能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8.管理信息化水平。我校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数字化环境,全面提升我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日常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三方面。

(1)教学方面

我校建立了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科学统一配备教学资源、提高老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学校现拥有网络课程25门,并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每年制作、丰富5门网络课程的建设计划。我校运用信息化手段课程比例为98.5%,教学资源总量达到3.65TB。2016年我校引进了“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实行了全部学科的“周考、月考”制度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剖析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成绩。另外在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我校与“超星数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购入电子图书资源15000册,丰富了广大师生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图书资源质量。

(2)管理方面

实现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立解决了日常管理中的数据源不统一不准确的信息孤岛问题。在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方面等日常管理方面完成了对数的统计与分析为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决策起到了推动作用。

(3)人员素质提升

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进程,全体老师及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信息化技能培训方案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将信息化技术水平作为学校评聘工作的考核条件。方案与措施的出台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五)德育工作情况

1.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为主题,在开学第一天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制作主题板报,加强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理解和掌握。学校利用“文明风采”比赛契机,发挥“好学多问肯钻研”的精神,举行书法作品、技能展示比赛等;学校长期聘请辛寨子副所长、干警为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在开学第一天到校巡查,加强学生“珍爱生命保安全”的防范意识,将《将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贯彻到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当中。

2.学校将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与抚顺雷锋连联谊,在校内成立雷锋班,聘请第十八任雷锋班班长赵宏光政委、雷锋将军刘德全、李光祥等作为学校德育辅导员,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综合素质。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师生呈现出很多学雷锋典型,马长春同学在放学途中救助突发疾病8旬翁的事迹被大连晚报、光明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媒体争相报道,学校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理委员会授予“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和“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授予“渤海雷锋文化论坛”和“校园雷锋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驻会单位。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3周年纪念日,学校举行学雷锋月系列活动启动大会,表彰2015年度10个学生学雷锋先进集体和12名教职工学雷锋先进个人,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雷锋精神。

3.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军事化管理模式,增加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新学期素质培养目标,如组织文学鉴赏类社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明上网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实效。

(六)党建情况

2016年,学校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以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坚决执行区教育局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党建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新变化,教职工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党风廉政建设也收到了明显成效,被上级党委评为“区示范化党建阵地”。

1.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学校党支部严格按照党委的要求,及时制定策划“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实践方案,并组织落实好党支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党课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等精神的传达;先后组织支委会10次,党员大会4次,支部书记讲党课1次,党支部委员讲党课4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次,集中理论学习5次,从党员到员工不同层次地做好学习笔记。10月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毛丰美》,号召全体党员从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查找不足,勇当模范先锋。同时,党支部坚持用“两学一做”指导工作实践,弘扬钉钉子精神,围绕解决突出问题,按照谋事要实的要求,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确保活动开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全面推进 “三贴近”党建项目工作。学校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贴近教学,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贴近教师,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贴近学生,使共产党员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主题纪念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法律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党支部也被上级党委评为“区示范化党建阵地”。

3.强化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完成党支部换届改选工作,加强支部机构设置,使党支部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建立政治学习制度,按照“三会一课”的要求重点学习群众路线、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做到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人人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有关规章制度,坚持重大问题由党支部、工会、团委及行政领导核心组集体讨论决定,坚持了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做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一年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参与了学校第四个五年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并且参与学校年度考核评聘工作的全过程,履行好监督的职责。加强和规范组织管理、组织发展工作。党支部关心青年教师党员的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党员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同时注重入党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将入党积极分子指定正式党员进行组织培养,按照积极分子的培养要求及时做好相关的立档、组织培养人的相关工作,同时通过支部全体党员大会讨论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人。按照新党章的要求,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我们的队伍。

4.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我校党支部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按时完成党费上缴任务,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完成了我校支部党员信息的统计上交区教育局党委。

5.做好党员同志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及时处理各位同事的组织关系的接收和转出工作。开展好党务公开工作,及时组织支部各委员对支部的决议进行讨论决定,并做好相关的会议记录。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形成机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市场调研,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供顶岗式实习岗位,在政府指导协调安置学生就业。年初学校、企业举行“2016年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招聘会”,企业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学校与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杰作商务咨询务有限公司、大连创一人才咨询有限公司、苏州金螳螂装饰大连公司、大连九创装饰有限公司、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电机集团、大连爱丽思集团、盘起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安置毕业实习学生达300余人。

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与原来30多家企业合作之外,本年度重点与3D打印企业合作,加强与动漫游戏企业合作,先后有120名学生到企业实训、参观;参加企业举办的3D打印比赛,有8名学生获奖,在全市名列前茅。今年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指导,有130人参加企业多次培训,培训人次上千次。尤其是3D打印的培训,企业用心,学生喜欢,制作了许多创新作品,有概念飞机、激光枪、创新动漫游戏人物等,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普新区工会、东北亚(大连)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3D工业设计创新比赛中,我校2名学生分别获得第二、三名,各级奖励资金每人5000元。学校已联系13家企业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接纳工人,企业有动漫企业、游戏企业、3D打印企业、网络企业、软件企业等。

学校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中德合心教育大连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汽车天窗曲线测量技术、工业机器人本体技术和曲率测量台单片机控制技术。新技术研发后,改变了人工测量汽车天窗曲线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汽车天窗测量的精确度和生产效率。在机电技术专业教学中,将智能传感与控制、单片机、PLC、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在一个案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参加研发的教师在研发工作结束后,立即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自动化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门校本课程,编撰了4门课程的校本教材。

(二)学生实习情况

近几年学校各专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师徒协议,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100%。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校企合作开设的课程,实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徒的对象主要是二、三年级的学生,其中二年级的学生是教学实训,三年级实行完整的学徒制计划。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第四、五学期,设置了生产性实训课程,例如本学年学生完成汽车天窗智能检测生产线和立体仓储、搬运分拣智能生产线操作等。

二年级在教学实训中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一名师傅进行实训指导。三年级实行学徒制,第一学期由校企双方对能够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实行预备员工制,签订师徒合同,师徒合同中明确师徒共同要完成的生产任务和徒弟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首先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对没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组成生产小组,指派一名师傅与组内全体学生,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小组要和师傅学会的生产技术,达到独立操作能力后,再按照预备员工制度签订师徒协议。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大连数字媒体职业教育集团”是以校为牵头的职教集团,一年来进行两次大型活动,多个企业到校进行研讨,深入研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职教集团的建设等内容,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针,促进“大连数字媒体职业教育集团”更好的发展。

五、社会贡献

1.学校团委创新开展工作,联合企业组织就业创业招聘会和现代技术应用展示活动。同时,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积极服务社区,参与区域化团组织建设,落实团组织、团员“双报到”制度,与所在区域的大学、小学、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密切联系,担任了区域青年共建委员会轮执主席,是甘井子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和甘井子区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今年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团委”。

2.大连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大连市教育局及大连市校工委联合开展了2016年全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经过禁毒办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考察验收,及社会公众的投票选举,学校获得“2015年度大连市禁毒工作十佳示范学校”。大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为表彰学校在学生禁毒宣传工作中的成效,邀请学校30名师生到东港国际会议中心观看了辽宁省首部禁毒题材舞台剧《勿入歧途》的首演。学校的禁毒工作和安全教育得到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认可和好评,在此次的“十佳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活动投票评选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向身边亲朋好友介绍学校的禁毒教育,争取获得社会友人的最大支持。学校最终以5626票,超出第二名1200票的绝对优势获得最高票数,并参加了大连市禁毒委员会、大连市公安局和大连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驱散阳光下的毒霾”大连市禁毒公益晚会颁奖活动。

3.学校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开设了女子防身术、棋艺、京剧、纤体瑜珈、口琴、舞蹈、面点、话剧等27个学生社团,积极与团市委、市书协、社区街道办等互联合作,邀请市书协主席团成员张奇岩、张胜九携甘井子区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走进校园,对学生书画社团活动进行考察和指导,在全市首次对学校有意愿学习书法学或相关大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定向辅导,鼓励学生参加书法专业高考,为高校书法专业输送人才,共同构建“业余书法活动和专业人才培养同步”的特色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培育支持的艺术教育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包括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等。学校政策性资金主要就是专项款,学校专款专用,财务监督人员全程跟踪监管,学校公用经费财政局按生均标准拨入学校,项目按批准的项目实施。

(二)政策措施

2001年,大连市人民政府下发大政发【2001】11号文件,决定对我校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的改革。十四年来,学校不断的探索,逐步建立了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内部管理机制。学校实行了“去中心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撤消了行政机构和行政职务,建立以工作细则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自主用工,很好地解决了职业学校的师资问题,学校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主要是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自2012年学校采用工作项目负责制的人事改革以来,学校各方面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全校职工分工明确,责任层次清晰,让每名职工当家作主,

多劳多得,为学校创新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规章制度的功能作用,结合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在实际运行中的发展变化,组织教职工中的骨干成员共同修改规章制度,逐步地建立完整的、科学的、精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包括《依法治校》《管理制度》《工作细则》《办事程序》四个方面。管理制度突出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基本特征、基本任务和学校自身特点,将工作任务目标细化,工作程序操作可控,工作标准具体明确,每个人都是制度的执行者,也都是受制约者。学校聘请了法律顾问,从法律的层面对每项制度进行审核把关,学校的各项管理水平基本达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

七、特色创新

1、学校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精益道场培训项目,学校投入10万元,建立培训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培训师资,并在两年内完成师资培训校本化。11月,学校邀请精益道场培训师、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生产改进负责人到校培训,收取93份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1名教师和6名学生进行座谈,结合实地查看,对学校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并针对职工存在的问题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

2、学校与大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互联网+旅游”校企研发项目。校企共建100坐席校内生产性、50坐席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中进行“互联网+旅游”课程学习以及项目实训,实现师生网络平台锻炼机会,项目实训基地实现了外网与内网连接工作,与外部客人交流沟通,进行市场营销有,负责网络客户的接待与解答,大客户的开发与销售,制作适合市场销售的产品等等,提升师生的岗位技能和运营能力。下半年开展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日韩旅游线路营销,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现有80%学生可以上线承接热线,为旅行社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实训效果良好。采用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回校指导学生做生产性实训业务,实现了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共同提高,达到提高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目的。聘请来自相关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担任实习实践指导教师,承担校内外学生职业技能的指导,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互联网+旅游”项目教学是适应新经济形式以及培养职业教育急需人才,培养师生项目运营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创业目标需要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同时,校企共同实施项目运营,也是校企合作中一种新的形式,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会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高,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我校办学体制改革已经14年了,虽然取得了进展,但资产鉴定和混合所有制的方案未能最终确定。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和统一协调解决,目前力度不够。

(二)改进措施: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按照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学习贵州省独山县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独山实验”经验,进一步提出具体方案,敦促市委、市政府加快改革政策的制定,从而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12月12日        

版权所有: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张前路76号 邮编:116033